沈處默 作品

第64章 四處奔走(4)

 “先君景公命屈巫領兵引車去往吳國——”趙鞅恍然大悟,“正是因為我國的扶持,吳國才日益強大,足以與楚國抗衡。”

 “假以時日,楚國也可扶持越國對抗吳國。這樣一來,吳國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險境,岌岌可危。”

 “可是,楚國為何要扶持越國?如果越國強大,對楚國何嘗不是威脅?”

 “扶持與否,不在今日,而在將來。”

 “將來如何?”趙鞅急急追問。

 “楚國雖暫居下風,畢竟地方縱橫千里,疆域廣闊,一旦交兵,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所以,除非發生內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否則楚國一定是軍事強國,這一點毋庸置疑。” 蔡墨語氣堅定的說道:“除非吳國願意積累實力跟楚國長期消耗,否則,一時半會很難從楚國手上討到大便宜。”

 “那......未來情勢如何變化,楚國才會扶持越國?”

 “或者吳國對越國發起進攻,越國為求自保,不得不向楚國求助;又或者是楚國遭遇重創,不得不休養民生,必須藉助越國牽制吳國。”蔡墨分析道。

 “如此說來,越國往後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勢必如此。”蔡墨說道:“去年,楚王親自率軍侵吳,越國大夫胥犴在豫章的江邊慰勞楚王,公子倉還把一艘船贈送給楚王。由此可見,越國的造船技術日益精湛,技藝十分高超,產出也已達到一定規模數量。”

 “這倒是,否則斷不會出手如此大方。”趙鞅點點頭。

 “越國建國之初,百姓大多生活在山區洞穴,捕獸擒鳥為生。或有小塊耕地,播種作物補充。如今,民眾漸漸移居至丘陵平原地帶,大都以農耕為食,生活條件比從前改善了許多,國力便這樣日復一日積累而來。”蔡墨有條不紊的說道。

 “實力增強,勢必野心膨脹,四處拓展,吞地並國。”說著,趙鞅嘆了口氣。

 “為何嘆氣?”

 “嘆兵連禍結,百姓遭殃。”

 “這是歷史推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願意與否,戰事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說著,蔡墨也長嘆一聲,“紙上談兵說得輕鬆。若是身處亂世,無處棲身,累累若喪家之犬,不知命將終於何時,實在是痛苦難忍。”

 “既是無法預料,也不必杞人憂天。”趙鞅笑了笑,說道:“師傅還是給我講講越國的發展歷程吧。”

 “好。剛才說到越國的造船、農耕,還漏了一個最重要的——”蔡墨故作神秘,欲說還休。

 “師傅先不要說,讓我想想——”趙鞅似乎在哪兒聽說過什,只是一時想不起來。好一會兒,他拍拍腦袋,咧嘴一笑,“鑄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