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73章 一夜白頭(1)

 前有費無極誣衊伯宛,說是吳國內亂,楚軍本可以形成合圍逼死吳軍,身為戰場最高指揮官卻下令撤退,伯宛有通敵受賄的嫌疑。

 後有沈尹戌面有憂色,說是吳國新主繼位,或對楚國造成威脅。

 到底吳國發生了什麼天大的內亂,足以對楚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事情還要從伍子胥來到吳國說起。

 伍子胥到達吳國後,本以為以自己的身份,可在吳國謀個軍中要職,領兵伐楚,速報家仇。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願望很快落空,更令他意外的是,他的意願受阻的並非來自吳王僚,而是他的堂兄——上將軍公子光。

 公子光善謀能戰,頗得吳王信任。這些年的吳楚交兵,多得公子光領導有方,一馬當先,吳國才頗有斬獲,贏多輸少。

 公子光反對伐楚的理由很簡單——伍子胥不過是想利用吳軍為自己報家仇而已。吳國軍隊效忠於吳王,並非某個人洩憤報復的工具,不可能讓吳國軍士為某個人的私怨白白流血犧牲。

 吳王一聽,理由充足,遂不提伐楚之事。

 按理說,再不濟,伍子胥在吳國怎麼也能混個大夫,一邊積累實力,一面等待機會。可是,伐楚提議被回絕後,他卻毅然辭去吳王給的頭銜,選擇躬耕鄉野。

 無論是吳國上下或是楚國君臣,聽說他的選擇後,眾說紛紜。有人嗤之以鼻,有人不屑一顧,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以為他固執任性,不可理喻。

 伍子胥到底圖什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這天,伍子胥仍和往常一樣,擔柴挑水,灌溉田園。安頓好後,拿起漁具,動身去往太湖。春末夏初,要儘早出門,否則太陽炙烤,火熱難耐。抬頭一看,似乎準備下雨,他拿過蓑衣斗笠,喜滋滋的出了門。

 雲層厚,氣壓低得人喘不過氣來,魚也耐不住,頻頻出水呼吸。這種天氣,通常是垂釣高手大顯身手的好時侯。

 走到岸邊,竹簍一擺,釣竿一甩,一天的生活漸次展開。

 這是伍子胥到達吳國的第五個年頭。過去五年,春播夏種,秋收冬藏,耕田去草,收割整理,農事之餘,釣魚便成為他消遣時光的絕好寄託。

 一竿在手,思緒卻如洶湧的湖水般,一圈一圈的漣漪向外拓展,帶他回到不堪回首的過往——

 八年前的那個上午,一場意外降臨伍家。

 無故被牽拖到太子的謀反案,得知父親已被捕,伍子胥和哥哥伍尚是如雷轟頂焦頭爛額,正在苦思營救之計。忽然,他們收到密報,楚王準備下令,命兄弟倆去見伍奢。若是二人如期而至,伍奢會被赦免無罪。否則,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