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80章 魚腸劍出(4)

 魚腸劍之得名,源於其劍身小巧,細長柔韌。置入魚腹,可曲折迴轉,抽出瞬間立馬恢復原狀,易於隱藏形跡。

 據說,劍成後,越王允常曾請到著名的相劍師薛燭品評五把劍。看到這把劍,薛燭臉色大變,眉頭緊蹙,以為此劍“紋路蜿蜒如魚鱗,逆理悖序,乃弒君殺父之兇器,恐不祥也”。

 彼時的越國,在楚國和吳國之間遊走,如同從前身陷晉楚爭霸的鄭國,是個左右搖擺的受氣包。

 楚國強時聽從楚國的,吳國崛起後,不時敲打越國,威脅要給之以顏色。越國實力有限,只有造劍技藝一流,於是便以青銅寶劍作為禮物討好吳王。

 有三口劍被送出,分別是勝邪、魚腸和湛盧。魚腸劍為公子光所獲,為此,他便精心策劃了這個萬無一失的殺人篡位之計。

 縱觀整個過程,吳王僚雖提高警惕戒備嚴密,無奈仍算不過公子光的縝密陰險。小小一把魚腸劍,像一本小說的鋪墊,早早埋伏好,所有人物命運的謎底皆出於此。未翻看到後,根本無法預測結果。

 假如吳王聽太傅的話,一口回絕了公子光,並未赴宴,專諸再英勇大力,也英雄無用武之地;假若公子光稱足疾時,吳王毅然決然要走,憑藉四周親兵林立,公子光想攔也攔不住。

 假若沒有這把不祥之劍,專諸經由搜身才能近吳王,根本無法藏武器。僅憑雙拳,在利刃閃閃的護衛面前,專諸還未得逞,就已身首異處;假若......

 可惜,歷史沒有假如。吳王僚對公子光是懷疑的,從他赴宴的戒備就能看出。終究,他還是赴了這場忐忑不安的驚心之宴。直到最後,他還以為,一切都是虛驚一場。

 想來作為普通人,如果預感是鴻門宴,乾脆不要去的好。百密難免一疏,無數血的教訓總在揭示這樣一個道理——在算計陰謀方面,自負者總會被處心積慮者打敗。

 吳國的歷史,因為這把劍改寫。與此同時,身負血海深仇、隱忍七年、寄情江海的伍子胥,終於等到了逆風翻盤的機會——吳王闔閭即位後,任命伍子胥為上將軍。

 未來,伍子胥與吳王室又將上演相愛相殺的劇情,在歷史的舞臺上寫下濃重悽美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