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章 禍從天降(3)

 其實一切都在算計之中,齊國雖派出軍隊,不過是些老弱病殘,最後仍是難以抵禦魯國的防守。

 結果是季孫意如樂見的,魯昭公仍是有國不得歸。

 眼見依靠齊國無望,子家羈轉而求助晉國。

 就在前一年,晉國召集諸侯在扈地會盟。會盟的議題有二:落實派人到成周戍守、送魯昭公歸國。此次盟會由士鞅主持,宋國樂祁犁、衛國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等國政要參會。

 宋、衛兩國與魯國接壤,兩國政要都主張儘快將魯昭公送回魯國。就在此時,季孫意如的貴重禮物送達士鞅。一向嗜財如命的士鞅,當然知道拿人手短的道理。

 他對宋、衛兩國的政要解釋:當初季孫氏請求囚禁、逃亡都不被允許,魯昭公是自己選擇離開魯國,而非受季孫氏脅迫;季孫氏在魯國很得人心,魯昭公離開魯國,魯國卻未大亂,一切井然有序就是明證;魯昭公去國三年,仍未得歸,足以證明他是被上天拋棄了。

 最後,士鞅總結道,他也想魯昭公歸國,可是目前形勢不容樂觀。兩位熱心人如果有心要迎魯昭公歸國,請他們發兵包圍魯國,士鞅會領兵追隨,事若不成,情願為之而死。

 士鞅的一番話,綿裡藏針,以死威脅,兩國政要一聽,哪裡還敢堅持?於是,迎魯昭公之事就這麼不了了之。

 韓起提起這件事,就是想表達對士鞅十分不滿。

 “舅老爺不可太過操勞,養好身體要緊。”沉默好半晌,趙鞅終於說話。

 “士鞅所為,不是一次兩次。他如此霸道,又有中行氏扶持,兩家獨大,必要生事。”韓起一臉擔憂,“我年事已高,制不住他,偏偏君主柔弱,又聽信讒言,唉......”

 “舅老爺不必自責。”趙鞅寬慰道:“三尺之冰,非一日才成。他們有心要擴大影響,增強實力,誰都攔不住。”

 “話雖如此,當年你爺爺在時,士鞅倒是循規蹈矩,不敢造次。怎料到我之手,一切竟都失衡。”說到這,韓起不斷嘆息。

 “爺爺已去二十多年,當年士鞅還是個下軍將,年資經歷粗淺。如今是老謀深算,怎能相比?”趙鞅看向四圍,說道:“好比春花夏風,秋月冬霜,四時皆不同,人豈能一成不變?”

 “士鞅的變化是最大的,也是最極端的。”韓起感慨道:“中行吳沙場宿將,一生征戰無數,雖有良田封邑,也是勞苦功高所得。士鞅不同,他沒有大功,沒有父親的魄力作為,斂財結黨卻是登峰造極,實在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