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3章 料事如神(3)

 從趙武開始,他主張大方接納各諸侯國流亡的卿士大夫,但凡有一技之長,皆封官任職,令其能施所長,得其所用。這些舉措的效果是明顯的,對提升晉國的競爭力功不可沒。除此之外,他對趙氏家族的影響更是深遠綿長。

 首先,得到任用的這一批人,他們在晉國定居下來,繁衍後代,養兒育女。他們的子女也在晉國生活任職,活躍在士大夫階層。他們對趙武的感激是不言而喻的,跟趙氏的親近是自然而然的。

 其次,趙武推廣的這個模式,被後人發揚光大,在各卿族間流行開來。趙成就深得其父精髓,早早把董安於引入,為兒子趙鞅的成長奪得名師搶佔先機。

 到了趙鞅更不得了,董安於被視為趙家人,替趙氏謀劃,竭力盡智。得家族真傳,趙鞅也四處招納人才。不論出身貴賤,但有所長,他就給予對方一定的職務薪資,令其管理府上或封邑的田產人事。

 所以,到了趙鞅這一代,趙家子息蕃盛,門庭若市,人才濟濟。反觀智氏家族,從智躒開始,才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謀劃招攬能人之事。

 在內心深處,智躒對趙鞅是難以割捨的兄弟情。生長在被死亡恐嚇、隨時可能被剝去繼承人地位的惶恐之中,他對知音的嚮往與對安全感的訴求是高度一致的。利益至上更是早已被列為第一等需求。畢竟,他憋著一股氣,想要在自己手上把智氏家族重新帶回高地,這是他的願望也是義務。

 儘管這些年他為家族謀取了不少好處,利益方面的收穫不小,趙鞅對他的排斥仍然令他十分痛苦。這是發自內心的悲傷難過沮喪,不因年過四十有所減弱。

 人生的任何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不論是急於合群獲得認同的孩童時代,還是成熟穩重事業有成志得意滿的青壯年。就算是賓朋滿座衣袂飄香倚紅偎翠已享齊人之福,仍然需要一兩個說知心話傾訴衷腸的好友。

 權力財富如同鎧甲,威武雄壯令人豔羨生畏,標誌人生的成功,代表光耀門楣,告慰先祖烈宗子孫後代不負眾望令其顏面生輝。

 然而,這副堅固冷硬的盔甲包裹著的仍是血肉之軀,有思想意識,有愛恨喜悲,五蘊熾盛,六根不淨。仍然需要溫暖親近的溝通交流撫慰,以此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今日話都說透了,心結也解了,咱倆不醉不歸。”趙鞅把智躒輕輕扶回座位,他坐在一側,替他倒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