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2章 重返郢都(2)

 秋天,楚昭王回到郢都,時隔十月,重新拿回都城的主導權。

 吳國先是佔領郢都,最後又被迫撤出,讓人聯想到1812年的俄法戰爭。

 1812年,拿破崙一世的聲勢兵威達到空前的影響力——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志地區都被法國佔領,奧地利、普魯士也先後被挫敗。節節勝利在前,拿破崙的野心愈加蓬勃,他要把整個歐洲大陸納入自己的羽翼,成為歐洲皇帝。

 海上帝國英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在拿破崙眼中是如此刺目。為了逼迫英國臣服,拿破崙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大陸封鎖”政策,旨在從經濟上遏制英國的發展,從政治上孤立英國。

 身為歐洲大國,俄羅斯帝國也不可避免的捲入這場風波。在參加了一段時間的“大陸封鎖”之後,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俄國決定退出。

 非友即敵,俄國的背叛惹怒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一世,心高氣傲的他決定召集麾下的小夥伴們發動戰爭,給俄國終身難忘的教訓。

 為此,法國與奧地利、普魯士結為暫時軍事同盟,緊接著,其他附庸國也先後加入徵俄同盟。這一年是拿破崙的高光時刻,他控制的各族各國軍隊人數接近120萬人!百萬雄師在手,對俄之戰一觸即發。

 1812年夏季,拿破崙派出一半兵力兵分三路出征俄國。他親自將兵,欲要征服俄國,宣告歐洲霸主神聖不可侵犯。

 聽聞大軍不日將至,俄國也做了相應的準備。外交方面,他們同瑞典結為反法同盟,在戰爭爆發之初,他們又與英國締結了和約。但是,軍事方面,俄國卻遠遠落後於法國盟軍——他們能集結到的軍士僅有20萬。

 既是有備而來,再加上有絕對數量上的優勢,拿破崙一世信心滿滿,大軍長驅而入,很快逼近俄國首都莫斯科。

 法國聯軍氣勢洶洶,俄國主帥巴爾克萊決定後撤,避其鋒芒,徐圖再戰。不料,遭到執政者的強烈反對。

 像專制時代的中國曆代帝王一樣,統治者遠離戰火,把戰爭想象成一場漂亮的肉搏比賽——唯有向前才是正確的姿態,後退意味著怯懦,大失顏面。

 很快,庫圖佐夫被替換上場,帶領俄國士兵迎戰拿破崙的雄兵。

 9月7日,俄法兩軍在博羅季諾展開第一次會戰。從早上六點激戰到下午五點,雙方各投入13.5萬(法國)、15萬(俄國)兵力。會戰結束後,法國傷亡2.8萬人(包括49名將軍),俄軍傷亡4.4萬人(包括22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