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2章 重返郢都(2)

 這場異常慘烈的戰役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黑歷史——單日死傷最多的戰役。

 這場會戰以法國的慘勝結束。雖然如此,拿破崙想要速戰速決拿下戰爭勝利的野心仍是遭遇了挫敗。從俄軍的角度來看,雖然戰敗,畢竟消耗了法國的大量有生力量,延緩了法軍前進的步伐,算是雖敗猶勝。

 博羅季諾戰役過後,法國聯軍佔領了莫斯科,俄軍不得不後撤。法國聯軍在莫斯科燒殺搶掠,蠻橫驕傲,自以為佔領了俄國首都就能佔據主動,迫使俄國投降。

 不曾想,俄國後撤時採取了“焦土政策”——當敵人進入或撤入某處時,破壞可能對敵有用的東西。撤除莫斯科之前,俄國發動軍民收割了田地的農作物,燒燬農舍,破壞橋樑等交通設施。

 很快,法國聯軍長途作戰的劣勢暴露出來——補給不足。由於戰線太長,法國在俄國邊境設立兵戰運輸糧草。進入俄國後,白天暴曬,夜晚降雨,道路泥濘,不利於大車運輸,補給十分困難。

 拿破崙一心一意盼望著佔領莫斯科後能一面作戰一面就地搶奪物資補給的願望落空,士氣開始動搖。

 時序進入秋冬,莫斯科的嚴寒令遠道而來的法國人更是吃不消。戰爭的主動權漸漸轉移到俄國人手上——他們先是退守在法國人找不到的角落,接著是不疾不徐制定反攻計劃。

 陷入被動的法國人開始意識到形勢於己越來越不利,冬天到來時,他們開始撤退。就在這時,蟄伏多時的俄國人開始反擊。

 最終,俄國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將法國人趕出國境。拿破崙率領殘部逃離時,六十萬軍隊只剩兩萬餘人,五十七萬人把生命留在了俄國。

 隨著這場戰役的失利,拿破崙的名聲墜入深淵,法國的霸權分崩離析。拿破崙也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同樣是佔據他國都城,法國和吳國都曾所向披靡,風光無限。接著,他們都被敵人逆轉,從主動淪為被動。最終,被趕出都城,狼狽逃竄。

 當然,如果要較真,兩場戰役仍有許多迥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