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2章 戰後總結(2)

 趙氏跟中行氏,哪個近哪個遠?這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嗎?親屬上下朋友也罷,經常走訪才會親。最好還有利益往來相互成就,雙方難離彼此,才會越走越近,密不可分。這些年來,趙氏本宗給過邯鄲氏什麼支持?答案是沒有。

 趙武心心念念要復興趙氏,恰逢晉國卿族內鬥白熱化,只得隱忍潛晦,左支右絀。到了趙成,秉持父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兩代人都忙著自掃門前雪,哪裡顧得上趙氏旁支的榮辱?

 到了趙鞅也不例外。他雖有沖天志,無奈現實擺在面前,兩大強族雙手遮天,他把本支顧好都不錯了,哪有餘力照拂旁支?

 在看待與邯鄲氏的關係上,趙鞅是天真的,最終他要為自己可怕得令人髮指的“單純”付出代價。所幸,晉陽城被證明是座不辜負期望的城池。經歷四個月的戰事洗禮,依然堅挺。僅僅牆壁有些破損,都是皮外傷,並未傷筋動骨。

 一切還得歸功於董安於。在智躒心目中,就缺一個董安於這樣的全能型家臣。如果他也有一個,智氏應該更快成為第一大族。當然,遲早有一天,這個願望一定會變成現實,只是現在言之尚早。

 中行氏火急火燎的為趙午鳴不平,士氏也緊隨其後,不離不棄。這一點倒是出乎智躒預料。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中行氏著急是因為被害者是親外甥,士氏雖跟他是親家,可也沒親到要為親家的外甥出頭的道理吧?

 士吉射如此情深意厚,倒是讓智躒小瞧了。士吉射自小就愛炫耀矜誇,不是沉穩堪用的大器。想不到對中行寅卻兩肋插刀,高義薄雲天,智躒真想為他鼓掌。

 事情一開始,國君站在趙鞅一邊,派人圍邯鄲氏。這不是智躒樂於見到的。如果任事態發展,邯鄲氏肯定抵擋不住官軍的攻勢,敗下陣來。如此一來,邯鄲這塊地肯定會回到趙氏本宗手上。趙鞅本主晉國東部外交,如果能佔據邯鄲作為據點,齊衛再次來襲,出兵就會迅捷得多。

 這個時候,智躒不方便站出來。因為此時對事件的界定還只限於趙氏的家務事,與外人無關。如果他跳出來,落井下石的動機實在太過明顯。

 其實他巴不得趙家出事,越亂越好。

 六卿裡,趙家的實力不是最強大的,為什麼智躒希望趙氏出事呢?並非因為智躒跟趙鞅結了什麼仇,而是換作任何一家,智躒都樂見他們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