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4章 戰後總結(4)

 而今,趙鞅砸在趙午身上的一塊石頭激起的千層浪花,餘韻未了,可以想像得到,未來仍有驚濤駭浪。

 跟趙盾惹下的禍端相比,後果嚴重得多。畢竟,當時的晉國國力佔優,秦國處於劣勢。再者,利益相關方只有秦國一家,並沒有第三國被捲進來。

 理性的研判此事,被捲入的一定不只齊國。因為此時的齊國,已非安居東方只想圖個安穩的齊國,而是滿懷復興霸業野心的齊國。

 如果非要定罪,出爾反爾的晉定公也難脫干係。是他默認兩大家族去平定趙氏之亂,也是他用行動證明他變卦了。毫不客氣的說,晉定公的反覆無常才是引發兩家震怒的導火線。可他是國君,怎麼會有罪?千錯萬錯,聖人怎會犯錯?

 真要追究,智躒這根攪屎棍才是幕後黑手。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原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事件放大。卿族內鬥,他不息事寧人反而擴大事態,擺明了就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他隔岸觀火,殺人不用刀。

 兩大家族一時昏了頭鑄成大錯是內因,全因家族的強大以及與之相隨的長期自滿助長了他們的傲慢短視。智躒和晉定公則是外因,一個擅長掌控他人的大腦,極其陰險狡詐,一個耳聾心塞,任人擺佈不知是非輕重。

 趙鞅是有逞威鬥狠耍弄權威濫用刑罰,兩大家族攻擊公室卻是他始料未及。如果時光倒流,相信他一定會剋制心中的魔鬼,放過趙午,強逼他交出五百人質即可。

 儘管猜測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生,但是今日座中都非等閒,這個推斷是有依據的,邏輯可行。論據如果要舉,俯拾皆是。

 無意掀起這場軒然大波的人需要承擔後果,包藏禍心煽風點火的人卻能置身事外。看起來不合理,卻又很合理。難道要把罪過推給國君?推給智躒更不可能。國君率兵可是眾人親眼所見,而非智躒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迫他達成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

 沒出事前,員工攬活,領導分成。一旦出事,用“前員工”、“臨時工”打發大眾。如果雙方都身家背景雄厚的,實在搪塞不過去,只得把員工祭出,上司無罪。上司怎麼會有罪呢?天子國君怎會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把他們歸為聖人和賢人就可以了。

 趙鞅痛苦的低下頭,他隱隱有種預感,接下來要面對的事情遠遠不只對外迎戰。

 “事情發展到而今的地步,並非人力能預料,將軍不必過分自責。”董安於安慰道:“中行氏和士氏插手此事是意料之中,他們殺紅了眼急昏了頭犯下忤逆作亂的罪卻是誰都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