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6章 追憶故人(4)

 第二天,趙鞅一直在官署等董安於前來交接,卻等來了驚人噩耗——

 董安於在家中上吊自殺,只留下一句話:“老朽走了,智氏再也無法威脅將軍。將軍,保重。”

 原來,他什麼也不說,卻什麼事都瞞不過他的耳目。他知道趙鞅把自己關在書房所為何事,雖然趙鞅把智躒的那封信藏得很好。他知道趙鞅去了一趟智府,便猜出目的何在。

 當日,是他提醒趙鞅提前準備,以備不虞。從事態發展的結果來看,他是正確的。從過程來看,恰恰落了智躒的口實。

 當時的兩大家族代表政府軍,趙鞅即是叛軍,但凡反抗都是抗命,何況提前調集士兵出城策應?再者,據晉陽城以拒政府軍,跟今日兩大家族據朝歌迎戰晉國軍隊性質相同,都是謀逆作亂。再加趙午被殺,三個藉口足夠智躒把趙鞅置身險境。

 董安於履行了他的諾言——趙鞅深信自己無錯,不打算提前做應對,董安於曾說,如若有事,儘管推到董某身上。

 最終,趙鞅不忍心不捨得犧牲董安於。董安於察覺到趙鞅的處境艱難,他沒有說破這道難題,也不讓趙鞅有機會把此事說出來,他在心裡已經有了計較。

 那個燈火輝煌的夜晚,如同董安於生命最後的閃耀。他在向趙鞅請辭,趙鞅以為是生離,卻沒料到竟是死別。

 得知此事,智躒第一時間便向晉定公提議——董安於畏罪自殺,當暴屍集市,以示效尤。

 晉定公立馬派人去趙府傳令,趙鞅不得不交出董安於的屍首,聽憑處置。待到履行完三日之令,趙鞅命人收拾董安於的屍身,潔面擦身,穿戴整齊,之後入殮出殯,葬到趙氏祖廟。

 董安於的死,解決了趙鞅的難題,成全了智躒的企圖。

 從認識趙成到與之相交,再到與趙鞅的會面、授課、解惑答疑、替趙氏出謀劃策、力主修建晉陽城,直至同趙鞅一道安然渡劫,再到風燭殘年以死解救趙氏於水火,董安於的所做所為值得配享趙氏祖廟。

 他這一生,命運起伏與趙氏惜惜相關。名聲鵲起始於文才書卷,之後投身行伍,治理一方。因為趙氏,他轉換跑道後是如魚得水,得心應手。而他所得所學,也都投桃報李,全部回饋了趙家。

 他有政治家的謀略,早早預感六卿必有一斗,所以力排眾議也要興建晉陽城;他有建築師的稟賦,親自督辦建城大小事項,鞠躬盡瘁,窮心竭智;他有為人師表的才幹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