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63章 家有慧子(3)

 趙鞅環顧人群,獲得莫大的滿足感。看來他趙某人的兒子,武比文強,將來上戰場跟智氏決一雌雄,不怕贏不了他們。

 有了好的開頭,氣氛跟著熱鬧起來,剩餘六位兄弟分別上場,個個自信滿滿,發揮出色。

 伯魯選戈,加了長柄,既有攻擊性,又多了揮舞空間,方便拒敵不得近身;老三選戟,三面皆能行刺,可說是戰鬥力十足;老四選矛,老五選刀,老六、老七都選了霸王槍。

 無論哪位公子,對各自選用的兵器都能熟練使用。他們知曉所持武器的優勢劣勢,雖因使用時長不同,年少的不如年長的嫻熟,但是,他們都認真比試,態度端正。

 看完武試,老父親因文試被烏雲籠罩的臉上終於得見陽光。總算是後繼有人,不枉天天耳提面命。被文試重創的心稍稍被撫慰了。趙鞅想,或許孩子們只是貪玩,疏於練習,只憑興趣取捨。日後勤學苦讀,自然能背得滾瓜溜熟。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對兵器如此熱愛令他十分驚喜。趙鞅自幼就愛舞刀弄棍,趙成大感意外。趙成的意外是有原因的,從趙衰算起,趙家從來沒有出過一名叱吒風雲的驍勇猛將。當然,趙鞅也談不上以武藝立功,只是個人興趣罷了。

 自晉文公以來,先氏的先軫、先且居,中行氏的荀林父、中行偃、中行吳,郤氏的郤缺、郤克、郤錡,欒氏的欒枝、欒書,士氏的士會,魏氏的魏顆、魏絳、魏舒,皆出善騎能射的勇將。

 趙氏卻無一人入圍。可見,趙家的血脈家傳裡,尚勇好戰一直被抑制,或者是不受鼓勵。到了趙武尤甚。只因絕處逢生,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於是將謹言慎行奉為圭臬,把血腥殺戮視為洪水猛獸,代代傳承。

 趙鞅的天性跟父親趙成南轅北轍,跟趙成信奉的家訓也格格不入。幸好,趙氏家族有個令其勇往直前不脫時代需求的優點——應時而變。因為擁抱變化,趙成對趙鞅的“離經叛道”給予的是包容欣賞,而非排斥禁止。否則趙鞅很可能會被改造成另外的模樣,以適應“家訓”的要求。

 這麼一想,趙鞅一下內疚起來。他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們,可是他的標準是否代表絕對正確,他也沒有把握,需要時間來驗證。未來是變幻莫測不確定的,焉知如今稚嫩的孩子不會依勢而動?憑什麼認為忠厚有餘的長子就無法在兵臨城下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如今他們並未直面風險,只因有他的庇護,他們理所應當的享受和平的陽光。正因為如此,難免鬆懈,不夠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