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7章 有國被滅(3)

 宋景公可是個強硬的國君,聽說曹國興師來犯,馬上組織兵力反擊。很快,主客對調,宋景公親帥宋師,打跑了曹國的軍隊,進而包圍曹國國都定陶。眼看兵臨城下形勢危急,曹國馬上派人向晉國求援。

 接到求救信後,晉國無動於衷,使者無功而返。曹國上下慌成一團,曹伯陽只得派使者向鄭國發出求救信號。

 一向跟曹國關係疏遠的鄭國,馬上派兵救援。鄭國的軍士並非去往曹國,而是直奔宋國都城。

 為何與曹國關係不冷不熱的鄭國對曹國的安危如此上心?其實,並非鄭國見曹國孤立無援,人道主義精神氾濫,而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第二梯隊中,鄭國與宋國的實力不分伯仲。同時,兩國都地處中原要道,近百年的晉楚爭霸中,爭取兩國成為晉國和楚國是否成為霸主的標誌之一。

 從過往歷史來看,宋國很早就歸附晉國,長期追隨晉國。雖然齊景公組織的“反晉聯盟”也有宋國的身影,但是在幫助士氏、中行氏歸國的八年對戰中,鮮少看到宋國出兵。

 相反,鄭國扮演的戲份卻不少。齊國替士氏、中行氏籌集糧食,鄭國負責運送。趙鞅派人前往劫奪糧草,切斷對兩大家族的支援,晉國軍隊與鄭國軍士在鐵丘相遇,史稱“鐵之戰”。

 這場戰役,雙方損失慘重,人力兵馬均消耗巨大。最後,晉軍憑藉不怕死的精神慘勝,主帥趙鞅身負重傷,中途不得不離開戰場。

 兩大家族引起的戰亂平息後,鄭國依然故我,不再追隨晉國。宋國則不同,他們很快投入晉國的懷抱,並替晉國出兵討伐鄭國,為的是懲罰其在“亟治之難”中支持兩大家族與晉國對抗。

 除了與晉國關係親疏不同之外,鄭國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中原無霸主,諸侯進入無序競爭狀態——魯國欺負邾國,宋國動不動打曹國。小國在逞威,中型國家則想開拓土地變為大國。

 如果宋國把曹國滅了,曹國的土地人口全歸宋國,宋國就會由此變強,這對與之相鄰的鄭國是大大的威脅。所以,從自身安危出發,鄭國一定要出兵救曹國。

 鄭國沒有直接替曹國解圍,而是去往宋國,其實就是“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