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8章 霸國霸事(4)

 伍子胥跟伯嚭個性迥異,得主信賴的原因也不同。二人一文一武,分立吳王左右,說是左臂右膀毫不為過。

 “越國的臣服不過是表象,真實目的是讓我國放鬆警惕。至於提供兵力支持我國北上,是想助長我國的野心,專注齊國,削弱對越國的關注,他們好偷偷摸摸的實現富國強兵。”伍子胥語氣不善,神情鄙夷的看著伯嚭。

 都是忠良之後,兩人在楚國時算是同一陣營,雖非知交莫逆也算點頭之識。同樣遭遇家變,來到吳國,照理應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事實卻非如此。

 伍子胥剛正強硬,伯嚭諂媚圓滑,根本不是一路人,除了必要的公事商討之外,兩人幾乎沒有任何私交。

 吳國有今天,伍子胥厥功至偉。從左右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上位的“專諸刺王僚”到吳楚爭雄漸漸佔據上風,再到破楚入郢,吳伐越,處處都有伍子胥的殫精竭慮的身影。因此,伍子胥在吳王面前一向腰桿挺直,直言不諱。

 伍子胥的半生時間都在吳國,吳國儼然已是他的第二故鄉,楚國則成為努力想要遺忘的陰影。所以,他要為故鄉的強盛奮戰,他不允許吳王忽視越王勾踐的野心,他更看不起對越國野心有所察覺卻選擇視而不見的伯嚭。

 伯嚭的見識才能雖不及伍子胥,既已位登太宰,只要稍微具備基本的常識和留意越王在國內的施政就該明白,越王是憋了一口氣伺機而動而非表現出來的全然的謙恭退讓。

 “即便如此,先放手越國,借其力伐齊,有何不可?”伯嚭表面波瀾不驚,其實怒氣已經火燒連營。

 伍子胥對他的無禮輕視他早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恨不得將他除之而後快。兩人政見不和,吳王屢屢站在伍子胥一邊,令他處境尷尬。

 當年,越國派使者送來美人黃金,勸他務必要勸服吳王,同意越國投降,越王許諾會親往吳國服侍吳王。伍子胥堅決反對,吳王差點動搖。幸虧他私下將越國送來的美女西施送到吳王跟前,曲意奉迎討得吳王歡心。吳王心悅神馳之際,終於把他的一番說辭聽入心坎,伍子胥的計謀才未得逞。

 此次,越王親率重臣軍士來訪,順道給伯嚭送了不少珍寶玩物。越地美女清麗秀雅,顧盼生姿,早已嘗過美味的伯嚭自是念念不忘。越王也是聞絃歌知雅意,偷偷又給伯嚭送了幾名媚態入骨的伶人。

 拿人錢財替人洗白,古來之道。伯嚭財源廣進枕蓆香豔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為此,他的三寸之舌一定要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