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5章 小國大事(1)

 話說吳國被越國偷襲後,吳王夫差聽從伯嚭的建議,匆忙返國。面對昔日的手下敗將,吳王夫差怒火中燒。無奈太子王孫都做了對方的人質,縱然有萬般不滿,也只得暫息雷霆之怒,換取人質安全為上。

 史書並未記載吳王付出了什麼代價,只是簡單說了句“吳及越平”。按照越王的狠勁,再加范蠡、文種的指點,除了金銀財帛珍寶玩好美女奴隸之外,吳國很可能還要賠上每年鉅額的貢奉。

 越王的突襲只是吞食吳國的開端,隱忍多年,伺機而動。這次戰役之所以能取勝,乃是看準了伍子胥被殺後吳國上下對越國的主流態度都是不屑一顧,根本沒想過越國敢偷襲。

 吳國的傲慢輕敵是越國得手的主要原因。越國當然不可能憑藉一次戰役就把吳國滅了,這不是獅子對羚羊,恰恰相反,此時的越國之於吳國,更像綿羊對大野狼。

 所以,一步步的麻痺對方,一點點的蠶食鯨吞,讓對方放鬆警惕,才是以小勝大的訣竅。越王勾踐是出色的謀略家,深諳此道。

 無論如何,吳王夫差終於可以鬆口氣,又能繼續沉醉芙蓉帳了。伯嚭也是暗暗捏了一把汗,幸好他勸駕及時,越王對吳國的進貢還算滿意,和解終於達成。吳國暫時安全,身為頭號寵臣,他的日子也可以繼續舒心下去。

 兩國媾和才一年,楚國已經按捺不住,興兵伐吳。

 用陰謀論的角度揣測,越國跟楚國很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這才出現越國前腳剛走,楚國馬上來補一刀。

 楚國的現任國王是楚惠王,楚惠王是楚昭王和越王勾踐的女兒所生的兒子,楚國與越國聯姻,很大可能就是為了對付吳國。楚惠王登上王位,又兼越王勾踐的外孫,與越國是親上加親,關係密切,有天然的動力給吳國製造麻煩。

 風水輪流轉。當年晉國扶持吳國牽制楚國,楚國疲於奔走,忙於應付東面頻頻製造事端的吳國,北上屢屢受阻。如今,越楚聯姻,吳國忙於對付越國,已經無力犯楚。楚國被動承受兩面夾擊的苦楚算是過去了,吳國的惡夢才剛開始。

 此番伐吳,除了聲援越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晉楚爭霸耗時費財,楚國國力被拖累,在與吳國的角逐中日漸落入下風,丟失了不少從前打下的城池。為此,楚國一直耿耿於懷。吳楚紛爭已過百年,兩國已然是冤家對頭,積怨甚深,只能通過戰爭解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