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章 趙氏少主(3)

 比賽帶來的興奮喜悅在幾句笑談中很快過去,五臟廟已經發出抗議,“咕咕”作響。於是眾人舉箸進食,大快朵頤。

 最後的最後,按照事先的約定,得勝一方獲得布匹錦緞若干,輸的一方則不得不接受懲罰。趙毋恤和魏駒相互推託,爭著把勝利歸為對方,幾經商討,終於達成共識:獎品仍頒發給紅隊,懲罰則需雙方共同承擔。

 很快,一場鬧劇爆發——紅隊和黃隊互相用麵粉給對方抹面,接著又用鞭子追趕對方作勢要打。一群白麵者在空地相互追逐,時不時有人滑倒在地,鞭子放在身上,假裝要打,倒地者則假裝求饒,大聲呼救。

 玩鬧盡興的趙毋恤回到趙府,已是黃昏時分。落日如淬鍊過的蛋黃,金色耀眼,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北面的層巒疊障對夕陽戀戀不捨,仍然阻擋不了它下墜的步伐。

 北面是趙毋恤的助力,他比山巒幸運,留住了光明,山巒也因此成為他的福星。正是因為山神相助,他被正式立為趙氏未來宗主,也就是說,如今的他,已經取代伯魯成為趙氏繼承人。

 那個令趙毋恤擔憂不已的決定他命運榮辱的測試,在一個陽光萬丈的清晨宣告舉行。

 九個兒子無一人缺席,全部按時去到父親指定的地點。趙毋恤是隻身前往,伯魯和叔則結伴,其餘兄弟則是三三兩兩相約而去。

 到達指定地點,眾公子抬頭一看,一座巍峨大山聳立在眼前——山勢險陡,道路狹窄,亂石嶙峋,林深草密。父親給他們出的考題是:他在山間某處藏了一件寶符,率先找到者,成為趙氏繼承人。

 所謂寶符,有四個含義,一是指朝廷用作信物的符節;二是寶璽或是符命;三是上天所賜的符命;四是古時避邪驅鬼的符籙。此處當用第三個意思——趙鞅埋藏的是趙氏的信物,找到它,自然是上天所賜命定的趙氏未來宗主。

 趙毋恤還在觀察山勢起伏,努力尋找最便捷的登山道,哥哥們已經一擁而上,轟的一下走遠了。

 眼前的這座山叫常山,即古恆山,今天稱大茂山,位於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西北境內。今天被稱為五嶽的“北嶽”,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玄嶽等,地點位於山西省渾源縣。

 從春秋戰國到明代中期,所謂的“恆山”一直指的是前者。後者是明末清初時才被認定,成為今天耳熟能詳的北嶽。

 一提到常山,許多人會馬上聯想到《三國演義》中“吾乃常山趙子龍”。此常山是山,趙子龍所說的是常山郡,是一個轄區治所。當然,既然用山名設郡名,此地肯定距離常山不遠,位於今天的河北省石家莊中部的正定縣。趙子龍的故鄉北望常山,按照今天的駕車路線來算,不到兩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