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6章 肆無忌憚(2)

 

要同時駕馭四匹馬,絕非易事。御者只有一名,不可能全部依靠他一個人,必須要藉助機械原理分擔他的責任。

 

服馬因為駕轅已被束縛,距離相對固定,驂馬只以皮帶牽引,相對比較自由。為了保證四匹馬各處其位,避免相互擁擠碰撞,在兩匹服馬胸部外側,各裝有一個帶有尖錐的器具。如果驂馬過分靠近服馬,尖錐就會刺痛驂馬,使它遠離。

 

與此同時,為了不使驂馬離開太遠,在驂馬和服馬之間還繫有韁繩。如果走遠,韁繩一拉,驂馬就會被迫拉回。這樣一來,四匹馬就能相互保持一定距離合力拉車。

 

馬車向前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中間的“兩服”,驂馬主要負責控制方向。“兩服”的動力繩系在車軸中部,“兩驂”的動力繩分別系在車輿底部,與兩邊車輪等距。所有動力可控,且三個受力點連成等腰三角形,兩輪及車輿受力均衡,保證馬車平穩運行。

 

駕馭馬車的韁繩也稱轡,由於“兩服”駕轅,轅將兩匹馬連為一體,它們的內轡的功能幾乎可以忽略,所以將之系在車軾前面帶環的車具上。這麼一來,需要操控的轡就剩下六根,由御手掌控。

 

馬體右側的轡繩握在右手,馬體左側的握在左手,右轉彎牽動右手的轡繩,左轉彎牽動左手的轡繩。馭手通過左右轡繩牽動驂馬的馬頭,驂馬的移動拉動服馬嘴上的銜環,從而牽引服馬帶動整個馬車轉向。

 

和兩馬車相比,四馬車除了動力大幅度提高之外,方向控制和拉力傳遞的性能也得到保障。如果服馬身上的軛(駕車時套在馬脖子上的曲木。)突然斷裂,驂馬仍能拉車前行;如果控制驂馬的最左轡或最右轡斷開,馭手仍然能依靠中間的服馬完成對四匹馬的控制。

 

趙毋恤一登場,一位蓄著鬍鬚一身葛布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

 

“王子期見過宗主。”中年男子朝趙毋恤作揖行禮,語氣恭敬。

 

“弟子毋恤,見過師傅。”說著,趙毋恤也作揖還禮。

 

“不知今日所來,是為賞秋或是馬上競逐?”中年男子坦然接受趙毋恤的大禮,可見兩人非常熟稔。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