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忽然不知事情為何發展成這樣的陶家人則面面相覷。

這……

他們還走不走?

“大人!抓到下毒之人了!”

秦英被壓走,一群人還沒出縣衙呢,忽見那姓江的捕頭逮著個人進來直接往地上一扔。

“主子,是秦家下人。”

陶青魚一驚。

轉頭看,許久不見的阿修來了縣衙。

而堂上,那被抓的秦家下人不用審,直接將管家交代的事無鉅細吐了出來。

至於秦府管家……

江捕頭道:“人已經出了鳴水縣地界,我們的人還在追捕。”

至此,事情明瞭。

陶家被判得秦家賠銀五十兩。

包括魚苗,飼養費用,清塘換水費用等等。

秦家下人被關押,至於秦英父子,還需要審問其他的事。

再一次從縣衙出來。

陶青魚也沒了輕鬆的模樣。

他異常平靜。

阿修駕上馬車,先將陶家人送回去。

陶青魚走到方問黎身邊,出了縣城門才道:“阿修這幾天不在。”

“是夫郎想的那樣。”“什麼時候有這個打算的?”

方問黎摩挲哥兒手背, 眼前大道寬闊。

“秦家大壽時。”他說, “夫郎怕嗎?”

陶青魚站定。

方問黎眸中深藏暗色翻湧。

陶青魚瞧著他,忽然往方問黎身上一撲,抱著人的脖子跳起。

方問黎被他一撞,心石落地。

他託著哥兒,步步踩穩了繼續走。

陶青魚:“謝謝相公。”

方問黎喉結滾了滾。

“回去再喊。”

“你不願意聽了?”

“不是。”方問黎聲音暗啞,注視著哥兒一雙眼睛道,“我怕我忍不住。”

陶青魚臉一熱。

腦袋撞在方問黎肩膀,腿上動了幾下,忙從方問黎身上下去。

“抱歉,一時激動。”

他目光不自覺往方問黎腰部以下瞄過。

方問黎突然捏住哥兒臉,晃了晃。

“看什麼?”

陶青魚臉色緋紅。

“我沒看!”

方問黎鬆開哥兒的臉,手指彈了下他額頭。

“心虛得太過明顯。”

“腦子裡一天想的都是什麼?”

陶青魚抓住他的手,悶頭往前走。“快點,天要黑了。”

“明明中午。”

“你別說話!”

惱羞成怒了。

方問黎溫柔一笑:“好,不說。”

*

寶瓶村。

到家時已經是下午。

陶家人報官後全須全尾地回來,村裡人不免好奇。

不過陶家人下了馬車就進屋,搞得他們插不上嘴問一句。

倒是看見尤家兩口子一前一後走回來,立馬有人問:“尤家的,陶家那魚塘抓到人沒?”

秦梨花不發一語,黑著一張臉進屋。

尤大郎落後幾步。

眾人轉而要問他,卻看見男人臉上幾道抓痕。

眼神一對,立馬知道有事兒。

可來不及問,砰的一聲——

尤家的院門在跟前重重關上。

險些被拍了臉的人衝著門就啐了一口。

“我呸!神氣個什麼勁兒!以前不還是去縣牢裡走了一遭。”

沒什麼看頭,眾人只得遺憾散去。

*

阿修送完了陶家人,又回來接上陶青魚兩人。

折騰大半天,到現在陶家人才後知後覺還沒吃飯。

又忙活著下了點面墊墊肚子,招呼人休息,睡一覺起來已經是傍晚。

陶有糧將眾人都叫到堂屋。

二叔一家子也回來了。

陶大郎恢復得很快,此時已經能自己走動。他坐在方霧旁邊,也開始參與家中事務。

如此,除了二個小孩,陶家人此刻都到齊了。

“天氣大,魚塘裡死魚臭得快。”

“趁著太陽下山先撈出來,在山下找個地方挖個深坑都埋進去。”

陶興隆跟陶興旺點頭。

方霧道:“那魚塘裡的水怎麼辦?”

楊鵲也點頭:“水裡有毒,放了坡下的田都得遭殃。”

陶有糧道:“稻子收割後再放,到時候還要清幾遍塘。”

說完這事兒,陶有糧將那五十兩銀子拿出來擺在桌上。

“這五十兩,刨開買魚苗跟請人清塘的,擠一擠最多餘下二十兩來。”

“這二十兩,你們可有什麼想法?”

他目光一一看過二個兒子。

而陶興隆跟陶興旺則紛紛看向自己大哥。

陶大郎道:“魚哥兒盤了個鋪子。”

“此時剛開,正是用錢之際,十兩暫且給哥兒留著急用。”

“青嘉也八歲了,是上學的年紀。他也愛學,該送去學堂。”

陶青魚道:“我不用……”

楊鵲按住他的手。

他道:“十兩給魚哥兒應急可以。”

“青嘉送去上學,我們二房也同意。”

“家裡沒分家,青嘉讀書必然以全家之力支持他。但我也想送青苗去唸書。”

陶有糧道:“青苗再等兩年。”

楊鵲搖頭。

陶興旺按住自己夫郎的手,但被自己夫郎壓下。

“爹,青苗本就是跟著青嘉一起啟蒙的。”

他不擔心家裡會有不讓青苗唸書的心思。

他擔心的是再等兩年,家裡負擔青嘉出現困難,再負擔不起另一個。

又或者像之前老大那樣出現什麼意外。

如今沒分家,一家的銀子都掌在婆婆那裡。

他們掙的錢自己留二成,交七成,也攢不下多少。

只有現在,雖是發生了惡事,但實實在在拿到手裡五十兩。

他想讓青苗一起去。

就算後頭負擔不起了,至少青苗也能上個幾年。

總比等幾年,等到落空的好。

唸書才會有出路,不然一輩子都是泥腿子。

“給魚哥兒應急那十兩我是同意的。”

他看著陶青魚道:“一個讀書人,光是筆墨紙硯一月的開銷就要好幾兩。”

“供一個青嘉勉強是夠了。但要再供一個,到後頭只靠賣魚種地勢必也艱難。”

“家裡掙不了什麼大錢。”

“小二叔明說,還打算跟著魚哥兒混一口湯喝。”

“小二叔這說的哪裡的話。”陶青魚皺眉。

方霧沒好氣道:“家裡還少了你吃的。”

楊鵲一笑:“霧哥,我總得想到最壞,就怕萬一。”

家裡有事大家一起商量。

也正是因為陶家不是老的說一不二,他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

陶青魚問:“爺,咱清魚塘怎麼算?”

陶有糧道:“請人的話, 要將塘裡的泥挖了, 放水衝幾遍。請十人,算緊點也要七日。”

“一日百八十文。”

陶青魚:“那就要七兩銀。”

陶有糧:“是,還要包中午一頓飯。買肉買菜也要花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