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朝堂辯論

聽了史可法介紹了南方抗捐抗稅風潮,為獲得土地,百姓勾結土匪,屠殺士紳地主的種種慘案,崇禎也大吃一驚。不由自主的眼光遊動,看向了群臣,手緊緊的握成了拳頭。

而每當他看向誰,誰的腦袋就低的更深一些,更深一些。

群臣都知道,這是崇禎老毛病要犯,在找人背鍋呢。

這次,新政在江南宣傳推廣,禍闖到太大了。這口鍋,誰也背不起。

而崇禎本來以為,三兒出此新政,是為收買民心,在江南宣傳,就是希望江南百姓支持自己度過難關。

當時崇禎認為,反正除了直隸之外,都已經不歸自己管,空送人情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卻沒想到,自己又聽了兒子,為讓收買人心的新政天下皆知,所以也就第一次有擔當的同意,派出武工隊,拿著內閣印刷的公文奔赴各地宣傳。

為了加大收買人心,恢復自己聲譽的力度。那幾天,在公文上蓋玉璽,是他最快樂的事,因為在他看來,每蓋上一個玉璽,自己的仁德聖主的好名聲就加一分,每蓋一個,就夯實一點,為此,他的玉璽都蓋冒煙了。

結果今日南京備胎二朝廷的實權掌控者來了,說明了武工隊進入南方後,南方的狀況,他傻眼了。這才知道,事情鬧大了。

駱秉公立刻站出來面對史可法,其實是說給崇禎聽:“史兵部,話可不能這麼說。當今聖天子在朝,為挽天傾,為體恤百姓民力,才明發玉璽公文於天下,這有何錯?難道體恤百姓不對嗎?”

崇禎就張張嘴,收回了尋找背鍋俠的目光。

這次是自己親口同意,還是自己親自在一萬多張公文上用的玉璽,禍事自己闖的,那是證據確鑿,你還找誰背鍋。

史可法回懟道:“皇上體恤百姓,施行新法沒錯,但你的錦衣衛不該那麼做,將江南徹底的糜爛。你的罪不可恕。當誅。”

呂謀笑嘻嘻的站出來:“本王確認為,不是我代管的錦衣衛做錯了。江南爆發抗捐抗稅風潮,與我錦衣衛無關。”

駱秉公心中就暖了一下。出事了,老爹琢磨著怎麼找人背鍋;而兒子卻主動站出來,攬過上身,替臣子擔過。這父子的區別怎麼就這麼大,他們還是親生的父子嗎?若是親生,那做人的品行差距怎麼這麼大捏?

史可法忍怒質問:“王爺,如果沒有北京錦衣衛什麼武工隊,下去煽動蠱惑,哪裡有這糜爛江南的抗捐抗稅風潮?讓人痛心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