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定式 作品

第92章 天地共鳴,陳恪立命,一夜踏七境(第十更)

大炎的讀書人皆認為,心有浩然正氣,為蒼生治理天下,順從天意,傳道授業,故而可凝聚文氣。



治理天下,可為官造福一方。



傳道授業,可作詩授課,設立書院,福廕照耀後人。



儒道一脈,沒有醍醐灌頂,也無法直接傳承,需自己領悟,明白自己今生,為何而活,這叫做立命。



所以儒道大能死後,他的精氣神,將化作浩然正氣,守護在天地之間,這便是讀書人的大道。



文淵閣之中。



文氣灌頂,衝破桎梏,陳恪感受到體內充斥著澎湃無比的金色文氣,灌輸在自己肉身之中。



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打通周身氣脈。



讀書人儒道在下七境想更進一步,有三種辦法,第一則是需要讀書明理,凝聚天地之間的文氣,自己去探索道理。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前半段,指的就是這個過程。



第二種則是通過科舉,以大炎國運,通過賜官的方式,以一朝氣運綁定,藉助國運力量提高自己的文氣,灌輸到讀書人體內。



大炎針對每年的新進士舉子,都要錄文曲門唱名,溝通天地,作用就在此處。



最後一種,則是悟道立命。



像陳恪這種,悟道立命,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大道。



放眼武,佛,道三家,把對內修行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是佛家,也比不上儒道的煉心,他們更提倡解惑,眾生平等,功德學說。



佛道的禪定,練氣士的煉氣,悟道的外勁,都是從外部找問題,最後迴歸到修士體內。



反觀儒道的養身、行卷、明心、立命,都是對內自省。



胸有浩然正氣,點墨可退萬敵,則妖魔不可侵,大儒一篇經文大作,可讓萬千妖魔無法踏入邊境一步。



皇宮之中,上上下下,沒有一人不在關注這一道沖天異象。



那些天空上的文字彷彿金科玉律,是不可磨滅的大道。



屹立百年的文淵閣上空,宛若星辰照耀,美輪美奐。



宮中留守的翰林院侍讀,目瞪口呆的望著天空,聲音顫抖道:“此方天地認可了這條大道,天地共鳴啊!百年難遇的天地共鳴!”



“是何人在悟道立命?”



皇城之內,盛京書院不少學子皆是抬頭望著皇宮方向,驚愕不已。



“大庇天下寒士,這是要人人如龍,這怎麼可能?這到底是什麼道!”



然而天空的異象還不止如此,只見天空之上,文氣凝聚成一隻玄鳥的虛影,在天空翱翔高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