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159只為神人琴藝




然後子因又將繩子扣在腰間,這次他心裡有底,所以下降也就不像前一次那般抖抖呵呵。



眼望洞口雙手一鬆,直到洞口變成一絲微亮,再兩手用力一緊,木子因也不知哪來的力氣,幾乎一下子就懸停了下來,然後又鬆手就聽撲通聲響落入水中。



有了前面的經驗,子因很快就游出了溶洞,來到茅屋他放下乾糧袋,一路的奔走令子因有些乾渴。



因此他先喝了一碗泉水,稍後便坐在琴臺旁邊,開始仔細閱讀剩下的章節內容,為領悟乘雲氣功的後面幾重練法和釋義。



也不知是何原因,或許是廢寢忘食入了迷,亦或是一帆風順喜不自禁,大有不了不罷休之意,中途木子因只飲食了一頓,依稀記得睜眼時,腳下地面雪白的花瓣一層,再抬頭、看樹樹梨花大部謝落。



等到九重功滿神清氣爽,究竟花費了多少時日,木子因毫不知情,再一瞧周身滿地梨花、乾涸捲曲枯萎殆盡。



木子因驚愕之下緩緩站起,不知何故竟向四株梨樹拜了又拜,這時陽光直射正是中午,子因拜完後轉身瞧見,自己坐功的圓石上面,竟然還有三四朵雪白花瓣,像是剛剛落下沒被風吹去。



子因深感奇怪,樹上梨花早已落盡,且梨果都隱約可見,這幾朵花瓣怎的異常新鮮。於是他走到石臺邊,俯身欲拾起花瓣、探究一二。



誰知檯面上日光照耀,明顯有許多字符標記閃爍,木子因感到詫異和好奇,挪正方位後繼續尋找琢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仙師在梨花谷、留下多少不置可否的疑團,木子因不得不自問。



很快,木子因發現,碩大的石臺面上,左右刻寫著兩大段音符樂調,且中間有文字註解,前後全部看完他才明白。



原來上面記錄的是兩支琴曲,只是須迎光才能閱讀,若然光亮暗淡或偏位,則所有的文字和音符刻痕,迷濛一片完全不可讀。尤為不可思議的是,檯面光滑絲毫無損,這文字是如何‘刻寫’上去?



子因轉而想起,最初看見山崖內裡雕刻的詩,因石壁脫落而呈現,那麼這琴譜所用的神筆書法,也就不難理解了,只是所見的新鮮雪白的花瓣,始終令木子因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幾朵花瓣偶然飄落在子因身上,皆因木子因正在練習乘雲氣功,特別是第六、七、八、九重功法,功力衝湧彌散、覆蓋周身四尺方圓,幾片花瓣因長久不絕得其陰陽氣息,所以玉顏香澤尚可保存。



除了第一、第二兩重子因早先練成,第三、四、五重木子因實際耗時二十來天,而第六、七、八、九重,更是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才練成。



木子因本因是想演奏姑射琴,才肯下功夫練習乘雲氣功,今有幸見神人琴譜,哪有不細細品味之理,只是要迎光閱讀頗費周折,所以前後記憶看了四遍才讀懂,分別是《九重乘雲》和《冰絲雪蕊》兩曲。



兩曲音律俱大開大合,唯格調一個豪放一個婉約,《九重乘雲》乃是直抒胸臆率性自我,《冰絲雪蕊》則是詠贊梨花仙子詞,韻意唯美傷感與眾不同,大有不與群芳同列自比。



木子因隨曲調先淺吟低唱,擊節斟酌一番驚慕不已,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默默跪伏於臺前,撫摸叨道:



小生若能學成姑射神人的琴曲技藝,不勝感激必將世世銘記流傳、歲歲拜謝宏恩,然後子因起身,面對石臺又拜了三拜,虔誠之至幾乎上天入地。



之後子因在琴臺前坐下,默唸一遍乘雲氣功,氣隨心動丹田翻湧,試調幾個泛音和散音,拇指拖曳演出一串滑音。



初步理清石琴的音律音階等要素,轉瞬間激情噴湧磅礴、兩手飛揚五指震盪,只見袖衣揮舞絲綸飄逸,彈的正是姑射神人的遺作《九重乘雲》。



木子因感覺,此曲大意與師父所授《逍遙遊》多有相似,但格調卻是相反,師父的《逍遙遊》頗多溫和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