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老三 作品

第311章 報紙危機

 《華夏新聞》引起的轟動是許文斌始料未及的,彙集各方面的消息顯示,這份報紙已經是“洛陽紙貴了”。這個時代的人太缺少信息了,一有這樣新鮮的東西,很快就吸引大夥“圍觀”。儘管很多人並不識字,但這不會影響他們到各處酒樓茶肆聽新聞的熱情。 

 如今,但凡哪家酒樓沒有專門的“讀報人”,壓根就不會有什麼生意。實在沒地方聽了,還可以到各處的物流行基地免費聽講。當然,那些稍微有錢的人則是自己定好,由物流行定期送達。 

 而自從前幾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後,第一版的泉州要聞變成了天下要聞,介紹了三朝的一些事情。雖說只是簡單介紹,但上至高官,下至普通人,都讀的津津有味。普通民眾最喜歡第二版的生活,年輕讀書人最喜歡第三版的新知,再有一部分人則是喜歡第四版的各種文章。 

 華夏新聞火了之後,其他人頓時就腦洞大開,也想辦這樣一份報紙。寫文章的不缺,印刷雖然沒《華夏新聞》的技術,但也能克服。唯獨缺少了兩樣最重要的東西,一是新聞來源,二是報紙外送。 

 說到底,印一期容易,持續性是個問題,其他人可沒有成立多年的信息部,自己就能搞到各種“信息”,單純接受投稿,在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下,顯然是不現實的。再者,物流行也不會接受發送報紙的任務。 

 當然,無論是誰都沒有意識到新聞傳播的重要性,尤其是朝廷方面,否則再有困難、再多投入,也要努力去嘗試。面對種種客觀存在的困難,讓大多數想要辦報的人紛紛放棄,轉而開始嘗試著投稿。 

 這也大大增加了許文斌的工作量,不過他卻是如魚得水,忙併快樂著。對於外人的投稿,許文斌是有選擇性的予以刊登,並在文章最後標上作者姓名和地址,還如期給作者寄去稿費,這無疑讓更多人踴躍投稿。 

 普通人沒有辦法,但是朝廷真想要辦的話,還是可以克服困難的。朝廷的郵驛制度儘管十分落後腐敗,但還是可以勉強一用。信息方面也有內侍監,雖說重建時間不長,勝在底蘊深厚,想要辦成這事的話不是太難。但是禮部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遭到了大多數朝臣的反對。朝臣們顯然不懂文化傳播和新聞話語權的重要性,只是一再聲言文章天下事,《華夏新聞》純粹是在亂搞。於是乎,皇帝的聖旨和內閣的責難同時送達泉州。 

 通過泉州內侍監,江寧方面也知道這個《華夏新聞》是蘇聖平搞出來的,也知道只有他才能搞出這麼奇奇怪怪的東西來,但是畢竟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所以皇帝的聖旨是詢問蘇聖平關於編練海軍的情形和有沒有對海盜的作戰計劃。 

 陳公公拿著聖旨再一次來到蘇家,對於待遇什麼的他已經不敢再奢望了,只希望能見到蘇聖平,好完成朝廷的使命。讓他意外的是,這一次蘇聖平倒是沒給臉色,儘管還是沒有下跪接旨,但總算在接過聖旨後,吩咐李春樹上茶,然後讓他等著,自己去寫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