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風雲人物

 朱祁鎮哪肯放李青離開,彈劾李青的奏疏一律留中不發,反而在裁員的事情上精力旺盛。 

 不到半個月,就有七百餘名官吏被迫致仕還鄉。 

 與此同時,他將廢除保舉的裁員詔書,下發到大明各地,讓所有人都內捲起來。 

 保舉制度不過五年時間,還未達到根深蒂固的地步,詔書一經下放,地方上的‘小朝堂’立即亂了起來。 

 地方和京師除了官職、人員不同,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科舉至上的時代,保舉做官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他們雖有錢有勢,但在朝廷頒發詔書,正統官員擁護的情況下,也只能灰溜溜地捲鋪蓋走人。 

 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持續了大半年,直到正統六年秋,才正式結束。 

 這次大裁員,被裁撤的官吏總計,高達三萬七千餘人。 

 不僅節省了朝廷的財政支出,也極大限度地遏制了官員野蠻生長。 

 起初,幾乎每天都有人彈劾李青,但面對朱祁鎮的留中不發,和李青厚臉皮,讓那些恨他的人毫無辦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也沒人再找李青不痛快了,開始投入新一輪的勢力角逐。 

 保舉制廢除後,吏部水漲船高,其餘幾部附庸,都察院也再次改換門庭。 

 六部恢復昔日榮光,內閣則成了行事部門,其權勢、影響力,較之三楊秉政時,一落千丈。 

 朝局終於回到了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不過,和太祖、太宗,仁宣時期還相差甚遠。 

 小皇帝遠做不到令行禁止。 

 … 

 這天,李青摸完魚回家,正準備起鍋燒油,門卻被敲響了。 

 “誰啊?” 

 李青解下圍裙,來到院前開門,待看清來人,不禁一愣。 

 “王公公?” 

 對於王振,李青並沒有欲除之而後快的心理,但也沒什麼好感。 

 “有事?” 

 “也沒什麼大事兒。”王振笑道,“咱家閒著無聊,轉著轉著就來了連家屯兒,想到李先生在這兒住,便想來拜訪一番,冒昧了。” 

 王振讀過書,人品不怎麼樣,但說話還算好聽,和普通太監相比,他倒更像文官集團出身的人。 

 畢竟是落地秀才,文化素養這方面還是可以的。 

 李青淡淡道:“王公公既然沒事兒,可以再去四處轉轉,我還有事兒,失陪。” 

 “先生且慢。”王振連忙抵住門,訕笑道,“咱家來找先生,還是有些事的。” 

 李青揚了揚下巴,“直說吧。” 

 王振有些惱火,怎麼說他也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竟被李青如此冷落,但想到此行目的,不得不壓下心中不快。 

 “太后要見李先生。” 

 “太后?”李青眉頭微皺,“太后見我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