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章 寂靜

探花,古樂民,山東登州府人。

 

沿海地區出身的他因為在《論新朝開海之政》一題中的策論而被選中。

 

“新朝開海,助濟倭患,市舶增入。

 

朝廷開海無啟農出海,土曠事荒,報可濟餘業。

 

海洋於大明為重,昔成祖皇帝六下西洋,萬國來朝,金銀入華,大明之境不知陸,猶在海上。

 

海可以恢廓將來,加外邦與大明,令大明不止束縛於九州之內。”

 

朱載坖對這份策論中的遠見很滿意。

 

想要大明不重蹈覆轍,兩個問題是關鍵。

 

一是北方草原問題,不能再高壓大明國防。

 

二是海洋必須擴展大明的勢力。

 

如此,大明才能重新興起,不再保守內斂,不再內耗衰敗。

 

“朕對你們三人予以重望!”,朱載坖緩緩開口,“朕有一番雄心,想要恢復漢唐之雄風!”

 

“你們身為本朝第一批棟樑之才,一定要牢記朕未來的心願!”

 

“希望我們君臣四人可長久合力,共創大業!”

 

“臣等必不負陛下信任!”

 

~~

 

內閣值房內,高拱黑著臉,抖著腿。

 

張居正煩躁的拿下烏紗帽,整理著煩人的長髮。

 

科舉結束了,皇帝選出了自已的愛將。

 

但這裡面問題很大。

 

“狀元,榜眼,探花全是北方人!”,高拱有氣無力的開口,“陛下也真敢選啊!”

 

張居正一愣,起身把大門和窗戶的關緊了。

 

“你也是真敢說!”

 

“有什麼不敢說的?”

 

“陛下選才是刻意如此!陛下對南方學子,尤其是南直隸和江西學子霸榜科舉,已經不瞞很久了!”

 

朱載坖在科舉考試前,對歷代科舉做過計算。

 

其中,中了科舉的進士中,南方學子佔55%,北方學子只有33%。

 

雖然明朝實行南北卷制度,就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其他地區的學子,但這制度似乎並未帶來多少改善。

 

朝廷中樞官員中,南方官員也佔據著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