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孔 作品

240 研發難題

 

典型的數量越大威力越大,火力覆蓋面積大,但不太精準的早期火器。

 

這一點上,朱載坖有信心可以引導大明技術工作人員提前進入燧發槍時代。

 

火繩槍在歷史上嘉靖年間進入中國,萬曆年間由趙士禎改良,大明官方叫它為魯密銃。

 

是從奧斯曼土耳其進口研發的改良版火繩槍。

 

之前大明軍中的鳥銃也是火繩槍的一種,是從倭寇那裡繳獲研製的。

 

嘉靖26年第一次研發就製造了一萬把。

 

魯密銃比鳥銃射程更遠,更長,更重一些,即便火藥射完了,也可以當做鈍器投入戰鬥,因此比東瀛人的火銃更先進。

 

東瀛人的火銃主要是葡萄牙人的火繩槍。

 

看著朱載堉戴著眼鏡跟幾個匠工仔細的研究著火炮,朱載坖又感覺到了研發人員的短缺。

 

(朱載坖:啊可惡的作者,為什麼別人家主角都是理工科大佬,一個人就能拉動工業革命的天才,為什麼我就這麼苦逼?

 

作者:因為我也不會那些…)

 

朱載堉畢竟不是專業的軍事人才,雖然他在數學方面有一些成就,但對火炮能提供的幫助不大。

 

但研發魯密銃的趙士禎現在還是個14小孩子。

 

難道自已要招他進宮然後把大明火器的未來壓在他身上?

 

想到這裡,朱載坖靈機一動。

 

分兩條路走。

 

第一,找戚繼光,讓他研究研究這半蛇炮能不能改進和本土化。

 

第二,歷史上的趙士禎在北京認識了奧斯曼土耳其的一個商人,從他那裡瞭解了火繩槍,然後改造的。

 

這麼一說,現在的京城中的外國商人應該不少。

 

開海已經快兩年了,沿海地區的外國人更多。

 

自已可以學趙士禎,發佈公告,招募天下精通火器之人啊!

 

來到乾清宮,朱載坖招來南院八局局長。

 

錦衣衛南院八局,專門監視觀察大明境內,尤其是京城內的外國人。

 

現在,是時候從他們裡面挑一兩個精通火器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