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咸陽城,春。




秦王政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1]。




本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季節,咸陽城尤其是內城卻死氣沉沉,不少人家都緊閉門戶,偌大的街道空無一人。




能住在內城的人家大多非富即貴,周青臣、淳于越等博士相聚在右丞相馮去疾府上。




“馮相,李斯實乃佞臣,竟慫恿陛下焚書,那些可都是從夏商流傳下來的古籍,每一卷都珍貴無比,怎能毀之一炬?昔日……




焚書之事萬萬不可啊。”




“焚書焚的不止是書啊,還有數代人的心血,士子的未來……”




眾博士旁徵博引,把李斯說成了諂媚小人,李斯提出的焚書建議罪大惡極,希望馮相能出面勸諫陛下。




馮去疾靜靜地聽完博士們強烈反對焚書的言論,心裡長嘆了一聲,他何嘗不知道焚書的害處,可是陛下……那是能勸的嗎?




沒聽陛下說的“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這情況上去勸,不要命了嗎?




況且……他雖然是右丞相,但在陛下心中是比不得李斯的,李斯比他更懂陛下的心。




就好比這焚書的建議雖是李斯提的,但真相如何又有誰知道呢。




他一個還不如左丞相得用的右丞相真的要去試試陛下心裡更喜歡哪個丞相嗎?他又不傻。




就在馮去疾老神在在之際,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馮去疾皺了皺眉頭,剛想呵斥下人,就見護衛跌跌撞撞跑進來。




一邊跑還一邊道:“馮公,馮公,天…天上……有神蹟,陛下在天上。”




馮去疾原本對於護衛冒失的行為很不悅,覺得讓人看了笑話,但聽清護衛的話後,也顧不上許多,連忙起身追問:“你說什麼?”陛下在天上?




怎麼回事?




護衛總算喘勻了氣,說剛才天象有異,半空中忽然出現一塊方形水幕,他們還沒看清水幕是怎麼出現的,就看到陛下出現在那塊水幕裡,然後他就來回稟了。




馮去疾聽完直接離席,大步往外走,連鞋都來不及穿。其他人見狀,紛紛回神,緊跟其後。




好在只用站在門外就能看到天上的水幕。




只一眼,馮去疾就看出水幕裡的陛下很茫然。




“來人,速速備車,老夫要進宮,快!”陛下不僅不在宮中,還突然跑到天上去,現在咸陽宮指不定多亂呢,他得趕緊進宮穩住局面。




同一時間,李斯也在吩咐下人備車,馮去疾都能看出來的問題,作為始皇帝最重要的心腹大臣,李斯豈能看不出,等待馬車的過程中,他甚至已經想好了幾個對策。




還派出手下去查看有多少人能看到天上的那塊水幕。




**




模擬考場外




秦始皇嬴政拔劍四顧心茫然,真·心茫然!因為四面八方全是灰茫茫一片,什麼東西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