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二十五章





模擬考場外




大宋分為北宋和南宋,大宋的文豪也主要分佈在北宋仁宗、神宗時期和南宋高宗、孝宗時期。




因此兩派大都認得與自己同時期的文人。南宋還好,陸游、辛棄疾、楊萬里、范成大都是互相認識的,畢竟同朝為官。




尤其是陸游、辛棄疾這兩個總喊“北伐”口號的人,更是視對方如知己。




兩人的境遇也差不多,陸游愛對皇帝喊口號,各種被貶,輾轉各地,宦海浮沉,不受待見;




辛棄疾發現對著皇帝喊不動口號,以及自己歸正人的身份不受待見後,認清了現實,不對皇帝和朝廷喊口號了,只對自己喊。




這也是朝廷沒人收拾他的原因,加上會賺錢,被朝廷安排流轉於各地當官。




二人見面,雖不至於兩眼淚汪汪,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的詩詞都被當成題目了!




這代表只要能看到天幕,就能看到他們的詩詞,他們想北伐,收復失地的決心。




辛棄疾激動道:“務觀兄!”




陸游同樣激動:“幼安!”




或許他們多年的夙願很快就能實現了。




“對了幼安,那道畫線句該選什麼?為兄看得眼都花了。”四個選項看著有太像了,排除兩個的盧戰馬,還有練兵場和戰場。




陸游最後選擇的是C兩軍對壘的戰場上,大宋的練兵場都荒廢了,哪裡來的熱鬧的練兵場,若是將士們練兵場上都能如此勇武,大宋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




雖然覺得自己選的是對的,但陸游還是不大放心,見到辛棄疾本人就想問問。




蘇軾聞言耳朵一動,面帶微笑地和辛棄疾搭訕,“這位就是寫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大才?”




能來這裡的無一不是頂尖文士,辛棄疾不敢託大,直言不敢當大才二字,並謙遜地問起蘇軾名號。




“也許你也聽說過我,”蘇軾自報家門。




辛棄疾聽到對方的名號,眼前瞬間一亮:“原來是蘇仙,久仰大名。”




“哦?蘇仙?說的是我?”蘇軾心裡有些飄,但臉上卻一副很詫異的樣子。




陸游向來敬佩蘇軾,還評價對方“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如今親眼見到活的蘇東坡,心裡的激動呼之欲出。




“東坡先生自然當得起‘蘇仙’二字。”




見對方看過來,陸游立即自我介紹:“在下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原來你就是陸游。”




交談之間,辛棄疾看到李清照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蘇軾,主動上前交談,“想來這位定是易安居士了?”




李清照狐疑道:“你認得我?”




辛棄疾成名時,李清照已經死了好幾年了,二人雖都出自山東東路,卻並未見過。




“易安居士大名,自然是聽過的。”




“易安?”




“晚輩李清照見過東坡先生,家父李格非。”




“哦?!你竟是格非之女!”那豈不是我的徒孫。




蘇軾看李清照的眼神瞬間不一樣了,“好好好,虎父無犬女。”想到李格非沒能上來,又補了一句,“青出於藍勝於藍。”




“來來來,我為你們引薦……”有了蘇軾當中間人,北宋南宋的詩人詞人們互通了名字,卷子上的詩詞有了活的作者。




閒聊了幾句,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大宋如今的近況。




聽聞金軍南下,攻破開封,擄走二帝…




…諸事,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雖然早有準備,畢竟昨日天幕裡的神女已經提了一遍,但沒想到事實比他們想象的還要不堪。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差點沒嘔出一口老血。




眾人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八個大字——奸臣誤國,昏君無能。




……




另一邊,曹操和兒子曹植也在談論這次的考試。




“後世的文學體裁和漢時已截然不同,四言詩更是幾乎絕跡,”曹操感慨道,試卷上就他一首四言詩,其他的全是五言、七言,漢賦更是沒見一篇。




後世似乎格外講究對仗和聲律,不僅是文章,詩歌也是如此。




曹植悶悶不樂,父親一點也不關心他被兄長欺負。




正怨念著,就聽到曹操問:“你那首《七步詩》怎麼回事?”




曹植聞言,眼眶一熱,父親總算想起了這件事,“父親,那首《七步詩》不是我寫的,但兒子的處境和那首詩也相差無幾。”




曹植抓住機會就告狀。




曹操:“……”他其實是想問《七步詩》為何也是五言詩?四言詩不好嗎?簡潔明快,唱起來如天籟一般。




***




【叮鈴鈴,上課時間到了,請各位考生回到考場,下面開始公佈考試成績,併發放試卷。】




悅耳的鈴聲打斷了場外的談話,眾人只能暫停交談,返回考場。




再次坐在考場裡,眾人的心境已發生了改變,之前的恍惚激動統統變成了忐忑不安,其中又以愛國詩人最為忐忑。




“本次考試及格的人數比昨天好了很多,出現了不少滿分作文,這點非常值得表揚。”




臺下眾人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分值最高的作文他們當然不會空著,再說了不就是一篇文章嗎,他們之前寫過的還少嗎?即興寫一篇根本難不倒他們。




眾人對自己的文章非常有信心,覺得滿分作文說的就是自己,看向顧青嵐的眼神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