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四十二章

比人數,大唐可不輸其他朝代,也就三國加在一起能比一比,但三國合力是完全沒可能的事,如此,他的大唐可太佔優勢了。




李世民立即做出了決定,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找到了劉邦、劉備、朱元璋合作。九個名額全寫一個人太冒險了,萬一廢票就得不償失了,不如合作共贏。




時間緊迫,李世民直接開門見山,“我大唐要三個名額,本來大唐就有兩個名額,要三個不過分吧?”




劉邦和朱元璋相視一眼,頷首答應了,正如李世民所說,大唐本來就有兩個名額,如果低於三個,那根本就沒有合作的必要。




何況,大唐的人確實多,這個名額必須給。




只是這樣的話,他們就只有六個名額了。




“咱也不貪心,大明要兩個名額就行,就填咱和……”朱元璋說著話音一頓,目光在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功侯身上轉了一圈,又看了看朱棣和戚繼光。




朱棣眉心一跳,內心:別猶豫啊爹,選我!我才是最好的人選!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病逝了,其他的功侯也都在您之前去世了,根本就不用考慮啊!




而且你把名額給他們,以後防備他們就更累了。




朱棣無聲一嘆,還是他這朝的名將太少了,就一個李景隆,不然何至於如此。




不過後面的後代和名將都會選他的吧?要是沒他,哪有他們,思及此,朱棣瞟了一眼朱祁鎮,示意對方開口。




但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朱祁鎮並沒有領會朱棣的深意,當然就算領會了他也不敢開口。




朱元璋猶豫了幾秒,還是選擇了朱棣,兒孫才是自家人。




大明的開國功侯們對此也沒意見,已知朱棣是下一任皇帝的情況,皮癢了才會反對朱元璋的決定。




他們或許活不到下一任皇帝繼位,但家人呢,總不能不顧吧?




聽到朱元璋的話,劉邦挑了挑眉,心說你就這麼點人要兩個還不貪心?李世民要三個,那是因為大唐武將確實多;要不是他有劉備,對方未必想和他合作。




但劉邦還是答應,明朝本來就有一個名額,不多給一個人家憑什麼和你合作。




明朝不足為懼,但朱元璋要是把剩下的人都拉上,那就是塊攔路大石,尤其是曹操、孫權,手裡人可不少。




也不知道三國短短几十年,哪裡來的這麼多名將。




李世民的想法和劉邦一樣,事實上他拉劉邦、朱元璋合作就是為了保險起見。




其實拉曹操、孫權也挺合適的,但劉邦、朱元璋的性價比明顯更高,為了這次的票選和他們交惡,不值得。




“那就這麼說定了!”見幾人沒意見,劉邦道,“大唐三個,大明兩個,剩下四個,我和劉秀、劉備各一個。”




還剩下最後一個,劉邦目光在衛青、霍去病身上轉了轉,“你二人誰願當這個小組長?算我這個曾大父送劉徹的見面禮。”




衛霍是和韓信一個層次的名將,韓




信能考很多回,這兩人說不定也能,說不定在其他考試上也能遇到,不如就做個順水人情,屆時劉徹、衛霍三人都會念著他的好。




可謂一石三鳥。




正好劉徹這個後代他也挺喜歡的,是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之前還給他發了答案來著。




漢武帝位面




劉邦眼中的好孩子劉徹聞言,直呼幹得漂亮!曾大父英明之類的話。




身後的大臣默默抬頭,掩飾自己的無語,數息之前陛下還說主意是冠軍侯提出的,為何冠軍侯沒有份,這不是過河拆橋嗎?




陛下變臉可真快。




與此同時,大秦位面




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