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五十二章

模擬考場




顧青嵐把卷子分給了及格臨時小組長,“發試卷是讓你們儘快熟悉同學,以後好統計人數、管理作業。”




因為各朝代人數嚴重不均,秦朝人數太少,清朝太多,每個人收到的卷子幾乎都有清朝的,其中又以陰嫚和鄧綏拿到的最多。




看著卷子上的烏拉那拉·xx、那拉·xx、葉赫那拉·xx、輝發那拉·xx,陰嫚眼前一黑,怎麼這麼多那拉?




還有什麼沙濟富察、噶哈里富察,魏佳、高佳、金佳、戴佳……




異族的名字可真複雜,不能統一一下嗎?




陰嫚那裡還有幾張秦國的卷子,鄧綏手裡全是清朝的卷子,博爾濟吉特、愛新覺羅、鈕祜祿、瓜爾佳、烏拉那拉……




漢姓女子也有,但遠不如這些異族姓氏多,鄧綏發完卷子,對清朝的後宮有了數。




她好像知道為何清朝人數這麼多,卻考得這麼差了。




為防備漢人,後宮女子皆選自同族大姓,防得這般嚴實,想來也不會注重女子學識,上行下效,如此也不奇怪。




“大家都拿到卷子了,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題,”顧青嵐把投影儀打開,幕布落了下來,“本來不打算講解的,但有幾道題不得不說一下,錯誤率實在是太高了。”




臺下眾人齊齊抬頭,她們已經拿到了解析,看到了解析上說的這題應該選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




因為蠟燭燃燒過程中,蠟燭受熱融化,發生了物理變化,一會兒後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又發生化學變化[1],所以選C選項。




至於題中所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具體是何意,仍是一知半解。




沒想到還有解析聽!




鄧綏順勢提出了這個問題。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2]。”




說著,顧青檸還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冰化成水、蠟燭受熱融化、鐵水鑄成鍋等,因為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都是物理變化;




而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鐵生鏽等變化因為產生了新的物質,所以屬於化學變化。”




“所以第一題是不是應該選擇C?”




第一次接觸到化學概念,眾人腦子都有些懵,但更多的是對新知識的好奇。




將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記下後,眾人去看第二題,已是懸崖百丈冰,是水結成了冰,這難道不是產生新物質嗎?




選A為什麼不對?




選錯的人連忙去看解析,解析上說只是水的狀態發生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於物理變化。




選A的人:“???”狀態又是什麼?




也有人結合顧青嵐剛才舉的例子——冰化成水是物理變化。水可以結成冰,冰可以化成水,既然冰化成水是物理變化,那水結成冰,自然也算物理變化。




眾人悟了,有沒




有生成新物質,是看新物質能不能變回原來的樣子,就比如蠟燭都燃燒殆盡了,根本不可能變回最初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