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五十五章

李世民匆忙趕到殿外,宮人搬著座椅跟在身後。

“咦!那不是孫道長嗎?”天幕裡的人並不多(),李世民一眼就認出了孫思邈。

而且一個多時辰前▲()_[((),他還讓派了一隊人去尋找孫思邈來著。

因為那道砒霜題的解析上說了火藥的發明人是孫思邈。

對於孫思邈,李世民可不陌生,孫思邈雖人不在長安,長安卻處處有他的傳說,想不知道都難。

他對孫思邈好奇已久,即位後曾召孫思邈入長安,孫思邈生於西魏年間,貞觀元年時已七十多歲,他本以為會是以為白髮蒼蒼的老者,還特地囑咐對方不必著急趕路,若身體不便,不來也可。

不曾想,對方竟真如傳說中的一般,是一位有道之人,年過七十,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竟仍如少年一般,雖是鶴髮,卻是童顏。

他本想授對方爵位將人留在長安,卻被拒絕了,孫道長說他志不在高官厚祿,只想回到鄉間為民醫病。

孫道長是一位真正的有德之士,出現在天幕裡,合情合理,就是不知道要考什麼。

這時,長孫皇后走了過來,手臂上還掛著一件披風。

長孫皇后親自給李世民披上披風,“陛下,起風了,注意著涼。”

李世民正亢奮著,根本不覺得冷,“觀音婢,你來的正好,看看那是誰。”

長孫皇后順著李世民所指的方向看去,“是孫道長?”

“沒錯!孫道長天資聰穎,西魏大臣獨孤信稱其為“聖童”,北周靜帝時,又曾被召任國子博士,多年來遊歷天下,見識遠超常人,想來定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長孫皇后越聽越覺得不對勁,轉頭看了李世民一眼,其實最後一句話才是二郎你想要表達的吧。

“孫道長應該會對系統商城裡的丹藥很感興趣。”不用想她都知道,如果孫道長有積分,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回春丹,用於研究。

“若孫道長能成功,是陛下的福氣,也是大唐之福。”

“是啊。”李世民嘆道,所以孫思邈應該會全力以赴吧?

**

三國位面,曹操陣營

賈詡脫口而出,“張機!”

曹操聞言,頓時眼前一亮,扭頭看向賈詡,“哦?文和有認得的人?”是誰!

“回主公,張機乃長沙太守,字仲景。”

“他擅長什麼?”

賈詡沉默了一下,他能說,他記得張仲景是因為對方的醫術嗎?

“此人頗通岐黃之術。”

曹操:“岐黃?”

曹操若有所思,這回難道是方技家[1]?

可是上面那幾個女子又是怎麼回事?

模擬考場外

每場考試都不落的朱橚一看周圍的環境就知道自己在哪裡,當即歡喜得跟什麼似的。

旋即想到什麼,又不免擔憂起來,他是以什麼身份上來的?別是

()什麼可怕的身份吧?()

不如先找個人問問,朱橚開始打量起周圍的人,留著辮子頭的清朝很好辨認,其他人……也很好辨認。

→想看迴夢逐光寫的《直播考試,從開國皇帝開始》第 55 章 五十五章嗎?請記住本站域名[(()

“就他吧。”朱橚很快鎖定了一個身著葛衣的人,觀其衣著就知道距離明朝很遠,估計是秦漢時期的人。

朱橚走到對方面前,彬彬有禮道:“在下朱橚,不知這位兄臺如何稱呼?”

茫然的秦越人聞言,打量了朱橚幾眼,“吾名秦越人,閣下可否與吾說說那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和秦武王是何關係?”

這幾日看著天幕的變化,秦越人已經知道是秦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稱大秦,之後又有漢、魏、晉等諸朝。

他想知道自己所處的年代距離六國覆滅還有多久。

朱橚聽到這個名字都懵了,秦越人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看過醫書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秦越人的,就算不知道秦越人,也該知道他的另一個名字——扁鵲。

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渤海郡鄚縣人[3]。

“秦越人?您是扁鵲?”

若是從前有人對他這麼說,他肯定回一句“你若是扁鵲,那我便是華佗”,可如今不一樣了,眼前這個人可能真的是扁鵲。

“冒昧一問,冒昧一問,您可是姬姓?師從長桑君,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

扁鵲點點頭,目光更熱切了些,“你聽說過我?”他就是看這個年輕人穿戴不俗,一看就是來自距周朝很遠的朝代。

朱橚目瞪口呆,差不多兩千年前的神醫,居然讓他碰見了。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眼睛都瞪圓了,朱橚?是他想的那個朱橚嗎?應該不會是同名同姓吧,他身上穿的衣服是五爪龍的補服圖案,一看就知道是大明朝的。

繼老四後,老五也上去了?

但老四作為皇帝上去也就罷了,老五又是怎麼上去的?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裡咯噔了一下,視線從天幕裡的“朱橚”身上移開,看向其他人,想看看其他人都有什麼共同點。

但看了一圈下來,除了都是老頭和布衣,他就沒看出點什麼共同點。

老五是怎麼混進去的?

直到聽到老五叫那個搭訕的人“扁鵲”,朱元璋:(ΩДΩ)

後宮

朱標看了看天幕裡的朱橚,又看了看還在流鼻涕的小弟弟,雖然他現在有更小的弟弟,但到底和他不同母,在他眼裡,朱橚始終是最小的弟弟。

上面的朱橚難道就是眼前這個流鼻涕的弟弟?

朱樉瞅了一眼朱橚,“老五,上面那個不會是你吧?”

朱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他的名字人都傻了,聽到朱樉的聲音才回過神,得意道:“肯定是我!?br />
朱樉老大不樂意了,先是老四,現在又是老五,他這個哥哥當得也太沒面子了。

“上面的人和你長得都不像,你怎麼證明是你。”

八歲的朱橚叉著

()腰:“就是就是!”

“好了好了,都是自家兄弟吵什麼,不管誰在上面,都是大明之福。”朱標拍了拍朱樉的肩膀,頗有些同病相憐的意思。

誰讓他們都早死呢。

話落,就聽到那句“您就是神醫扁鵲”,朱標聲音都變了:“神醫扁鵲!!難道小五將來成了名醫?”

……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洪武位面

朱元璋把就藩的兒子都召回應天府一起過年,連被貶雲南的朱橚也召回來了,還准許他過完年後回封地開封。

沒想到正過年呢,天降異象,差點把大明搞得人仰馬翻。

在知道太子早逝,燕王朱棣會是下一任皇帝后,不少大臣都生出了小心思,趁著燕王在京紛紛送禮拜訪,燕王府的門檻都要被踏平了。

知道精心培養的大兒子早逝,朱元璋就夠難受了,見朝中人心浮動,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即便知道朱棣避嫌不曾理會上門拜訪的人,但老朱心裡仍舊窩著一團火。

他的好大兒怎麼就早逝了呢?

自打天幕出現的第一天起,朱元璋就一直黑著臉,上去的“朱元璋”是剛繼位時候的朱元璋,又不是洪武二十五年的他。

好處不是他的,糟心事全是他的。

朱元璋眉頭緊皺,看了看天幕裡的朱橚,又看了看朱棣,把朱棣看得汗毛都立起來了。

繼老四之後,老五也上去了,下一個是誰?

老六朱楨?

朱楨感受到老爹的視線,連忙坐直了身。

朱元璋嫌棄地收回視線,心裡無比遺憾,怎麼上去的不是標兒呢。

他早逝的標兒才是最需要這個機會的。

或者讓他上去也行啊,讓剛稱帝的“朱元璋”上去多浪費。

感覺到朱元璋不再盯著自己,朱棣悄悄鬆了口氣,爹的眼神越來越可怕了。

朱棣望著天幕,眸光忽明忽暗,回京前他對太子之位、對皇位確實沒有想法,大哥已經當了二十四年的太子,父皇對其並沒有任何不滿,可以說,太子穩若泰山。

可……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捉弄人——大哥他沒能活到父皇駕崩。

而他像是被命運之神眷顧一樣,大哥死了,二哥三哥也死在父皇前面,他順理成章地成了下一任皇帝。

朱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不過老五上去不會改變命運吧?

朱棣的內心不由糾結了起來,一邊是兄弟之情,一邊是皇位,煎熬jpg。

不過天幕裡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真令人心動。

模擬考場外

朱橚深吸了兩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您等等,我再問幾個人。”

話落,朱橚轉身走向其他人,扁鵲見狀,猶豫了幾秒,也跟了上去。

因為太過震驚,朱橚也不挑人了,遵循就近原則,拉住一個人就問,“敢為閣下尊姓大名。”

被他拉住的人正是張仲景。

張仲景剛才已經聽到了兩人的對話,聞言看向身著灰色葛衣的扁鵲,禮貌道:“在下姓張,名機,字仲景,見過先生。”

朱橚倒吸了一口涼氣,“!!”張仲景!!!

建安三神醫之一,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人尊稱“醫聖”的張仲景。

還好他剛才沒有說自己是華佗,現在這個情況,沒準華佗也在呢。

朱橚拱手一拜:“晚輩見過仲景先生。”

張仲景這才將視線轉向這個身著錦衣華服的年輕人,“不必多禮,老夫不過一介白身,當不得當不得。”

雖不知對方什麼身份,但這身衣服,定是皇族中人。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不喜仕途,奈何承襲家門被州郡舉為孝廉,進入官場。

即便為官,他也不曾忘記行醫,經常為當地的百姓看病。

告老還鄉後,張仲景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醫學事業,看病救人,收集醫方,整理脈案編撰成書,對官場上的事更加不耐煩了。

可醫道一途自古歸於方技家,被視為“賤業”,為士人所不齒。他如此行事,沒少遭人白眼,背後議論者更是不知凡幾。

還有以權壓人,仗勢欺人者,煩不勝煩。

因此,對有身份的皇族中人,張仲景本能地抗拒。

朱橚對此毫無所覺,興奮道:“仲景先生在此,那元化先生是不是也在此?”

神醫華佗,誰沒聽說過呢。

而且他對醫藥感興趣很久了,曾組織學者編撰過《保生餘錄》方書兩卷,被貶雲南的時候還組織雲南府的良醫李佰等人編寫了方便實用,有“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2]。

在編書的過程中他發現,好多醫書都失傳了,像扁鵲的《扁鵲內經》《扁鵲外經》,華佗的《青囊書》等都已失傳。

要是能將這些書帶回大明,讓太醫和民間的良醫學習,能因此受益的人會更多。

華佗的名字,張仲景自然是聽說過的,但還真沒見過面,華佗竟也在嗎?

得知華佗因得罪曹操,被下獄拷問致死時,他還十分惋惜來著。

“說來慚愧,雖與元化先生是同時代的人,但老夫卻不曾見過他。”

話音剛落,就聽到一個聲音從後方傳來,“你們是在找老夫?”!

迴夢逐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