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秋收大典,黎民百姓

 第八十九章:秋收大典,黎民百姓

 時間過去了十幾天,萬眾矚目的秋收大典開始舉辦了。

 深秋的清晨,應天府的宮城佈滿了一層微風吹不散的薄霧,淡淡的薄霧帶著水汽如影隨形。

 晨鐘敲響,京城外城郭十六扇大門開始打開,無數在城門外等候的商販,百姓,車馬,都開始陸陸續續的進城。

 街道上,各家鋪子也都紛紛開始收拾,叫賣起來。

 詩經之中對秋收大典的概述是: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

 仲春己亥日,皇帝親自下地耕種。

 直至深秋,奏聞結實,擇吉日,貯之神倉。

 皇帝作為古代社會最高的統治者,以天地為自己權力的賦予者,所以在祭祀天地之上,皇帝尤為重視。

 而統治最好的表現形式,不是對臣民呼來喝去,也不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而是表率。

 春天有春耕節,天子親自扶梨。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秋天與之對應便有秋收大典,天子祭拜上蒼,參拜掌管風雨農事的神仙,親自參與皇田的秋收。

 禮部尚書陶凱主持此次祭祀。

 這一次的秋收大典其實是延遲舉辦的。

 因為這一次秋收收的不是稻子,不是麥子。

 而是洪薯。

 一大早,朱元璋就帶著馬皇后出現在了奉天殿。

 百官剛要參見陛下,就發現今日皇帝有些不一樣。

 怎麼……穿著布衣?

 禮部尚書陶凱也有些詫異。

 陶凱乃當世大儒,當今大明天下文壇之首,不在浙東四夫子之列,是因為他的才學和聲望遠超其他四人。他跟隨朱元璋的時間很長,不過一直只是偏向於輔佐,並不參與政事,所以在大明朝的官場之中名聲不顯。

 “陛下,你這是……。”陶凱不解。

 朱元璋牽著馬皇后的手,笑呵呵的道:“秋收大典,穿著錦衣華服下地像什麼樣子?”

 “還是穿著這身下地好!”

 “可禮制……。”陶凱還欲要拿禮制來說事。

 一旁的宋濂拉了拉陶凱的袖子,老神在在的閉著眼站在那裡。

 陶凱會意。

 這位皇帝爺,哪裡是肯遵循禮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