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奇 作品

第290章 古道揚州瘦馬……額……

 第二百九十章:古道揚州瘦馬……額……

 三月十五,集寧府。

 耗時兩個月,集寧安置點一切都趨於好的方向。

 相比於大同,集寧這個地方的可塑性更強!

 這一日,也是一個大日子。

 集寧安置點,羅河帶著二十多個商人坐在一個蒙古包內,此時此刻,這裡面的商人都在無聲的喝著茶。

 這些商人來自於江南,是羅河誆騙來的,羅河帶著錢回到老家,宴請了這些和自己一樣的商人,說在山西這個地方賺了大錢。這些商人聞風而動,都不用羅河開口說話,全部自告奮勇的跟著羅河來了集寧。

 結果來了之後,芭比q了,回不去了。

 在這群人裡,還有一個光頭漢子。

 這漢子就是之前不忍禍害百姓,故而將手裡的糧食給賣出去的商人,此人名為王海。也是江南某個士族的管事,自從王海將糧食做主賣給週二等人之後,王海就被自家家族所驅逐。

 後來被羅河報給朱棡,朱棡將其收做手下。

 此人是個精明人,能夠被士族所認為,當做商號的掌櫃,那也是有幾分本事的。別的不說,此人對商貿的理解便讓朱棡好一番震驚。

 他居然先說出‘以農抑商可保王朝百年,難保王朝百世’的人,這句話是若是讓老朱聽到了,怕是這王海全家老小都得下去思考思考人生。

 這也是王海醉酒之後說出來的。

 當時朱棡便震驚於此人的明智。

 統治者統治天下底層人離不開的東西其實是民智。

 民智越高,統治者越難以管理!

 為什麼都知道天下讀書人才是正途,可讀書人還是那麼稀少?因為讀書門檻高,因為統治者不允許存在那麼多的讀書人!不允許那麼多人明白何為仁義禮智信。

 為什麼自清以前,每個王朝的末期都消亡的如此之快?而在民國時期,卻有一群偉人站出來力挽狂瀾?

 因為民智!

 大明初期,民智低的可怕。

 偏遠地區,一個村子找不出來一個識字的。

 朱棡前期也曾想過搞點報紙或者搞點書本娛樂,掙點錢。

 但後來朱棡知道了這件事無奈放棄了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