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奇 作品

第480章 吳伯宗、雖千萬人吾往矣

 大同府,自吳伯宗成為漠南總教諭,主管漠南文教之事之後,便一直是處於一個受人唾罵的狀態,因為吳伯宗所建立的‘新學’經由那些教師的傳播,成了一門可曾之為邪門的學問。

 吳伯宗的教育觀點和那些原先保定來的夫子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

 並且,吳伯宗還公開批判了後世大儒對聖人學問理解的過錯,將原本儒家的‘以詮釋孔孟之道’的理解改成了‘孔孟之道在於簡,敏於行’。

 這一下子,抨擊吳伯宗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先是那些夫子秀才,畢竟他們是讀聖人學問養活自己的,不管是做學問還是教人學問,那都是靠著自己對聖人學問的理解做到的。

 可吳伯宗居然說他們做錯了。

 這讓他們如何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聊?

 這些個夫子秀才將事情一傳播,很快就傳到了孔家的耳朵裡。

 孔家也當即表態。

 “你就是一派胡言。”

 隨後,好些個大儒更是不遠千里的北上大同,怒氣衝衝的要給吳伯宗這個小輩點顏色看看。山東號稱孔孟之鄉,大儒學士數不勝數,一些書院的山長,都紛紛出山,前來給他們的學問正統討個公道。

 除了大儒學士,還有民間清流,更有學子門生。

 只能說,孔孟之道在天下的傳播之廣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大派。

 是一個人都能看得出,吳伯宗這一次可以說是踢到鐵板了!

 “哼,無知小兒,公然抨擊聖人學問,不過是跳樑小醜!”

 “這一次,聽說連吳伯宗老家撫州的清流都來了,這是清理門戶來了。”

 “大家都約好三日後登山門,這下子吳伯宗的新學可算是臭名昭著了。”

 “好好地漠南總教諭不踏踏實實的幹,非得顯得他激靈去搞什麼新學,這回怕是連老祖宗都認不出了。”

 大同城中的人們議論紛紛,他們大多數都是來看戲的學子門生,而更多的則是來找尋機會的。這一次如此多的大儒齊聚大同,只要能夠得到某個名師的舉薦,說不定就能入朝為官。

 這就是學子。

 一邊嘴裡看不起吳伯宗的一飛沖天。

 一邊又酸的連醋味都散發了出來。

 “你可得撐住啊。”

 吳伯宗的小院子裡,郭翀端著酒杯,神色微微擔憂的道。

 兩人也是好久未曾聚攏,吳伯宗早已是好幾杯酒水下肚,神態怡然的坐在凳子上微微一笑,青年稚嫩的臉色笑起來,竟有幾分狂傲和不掬。

 “子翔多慮了。”

 吳伯宗的臉上,掛上了不屑和狂傲。

 “王爺授業,若連這樣的事情吳某都難當大任,吳某還是趁早絕了這門學問的心思。”吳伯宗低頭,端著酒杯,看著酒杯裡那清亮的酒水,語氣高亢且慷慨起來。

 “有的人讀了幾十年的書,可到底讀明白了什麼?”

 “子翔,你看看這一次來的那些儒生清流,哪一個像是王爺那般的人物?”

 “人讀書,便是學理。理,為道理,而非朱程理學。是為致知,是為良知,正是因為有了良知,才會去遵循良知而行事,如此簡單的道理,難道他們不明白?他們說著天下大同,卻又將聖學捧的高尚,一口一個愚民,難道天下百姓真的這麼需要聖學來教化?”

 吳伯宗的聲音越發的悠長。

 “唯有……王爺!”

 “唯有他!”

 “只有他,心向黎民,面向百姓!”

 吳伯宗說著說著,眼眶陡然紅潤了起來。

 他丟掉手裡的酒杯,起身搖搖晃晃的走出了院子,順手從牆角將鋤頭扛在肩頭,隨後頭也不回的走出了院子。

 ……

 所謂拜山門,便是學問之間的討論,論學便要有論點,而這一次清流名士們前來拜山門,首當其衝的便是要與吳伯宗論‘勸農詩’無用這個觀點。

 這個世道,讀書人不少,因為就連元末戰亂的時候,讀書人都能有一個不錯的棲身之地。

 這一次來到大同的讀書人屬實是不少。

 他們來到大同,原本還私底下埋怨這大同乃是苦寒之地,結果到了這裡才發現,說是塞外江南也不為過!

 雄偉的城牆,擁擠的人口,熱鬧的街景,以及秩序齊全的市場,到了大同,才發現原來塞外的城池也可以如此的繁華,如此的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