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天理

 永華的話是在暗嘲那些人的虛偽,他們要的不過是自己的高貴。

 朱棡啞然,沒想到永華的話一針見血。

 “只是……。”永華看向朱棡,道:“雖是如此,但眼下大明依舊是以‘儒聖’為尊,以儒家治國,若是朝廷執意要對孔府動手,怕是在未來上影響深遠。”

 “公主……,目光長遠。”

 朱棡輕笑道。

 永華

 淺淺一笑,隨後輕聲道:“不過是一些婦人之見,上不得檯面。”

 “此言差矣。”朱棡搖頭:“男子女子皆是人,既然是人,便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何事為善,何事為惡,男子亦有目光短淺之輩,女子也有如公主這般目光高遠之人。”

 “若是一昧推崇男子,則女子之委屈無人可說。”

 朱棡長嘆:“朱程之學受人追捧,可在本王看來卻是累贅!世間學子研習朱程,只知可升官發財,卻不知何為對錯。”

 朱程理學,在後世人看來褒貶有加。

 但朱棡卻覺得後世人的理想偏頗極大。

 只能說,朱程將這問學問,搞得過的高深莫測了。

 永華有些驚歎於朱棡的話,不解朱棡為什麼如此抨擊朱程,需知,朱程理學是這些年來主流的學問派系,不光大明,就連倭國、高麗都有引入。

 可如今……,晉王這番話卻讓永華有些不解了。

 “公主覺得不可思議?”

 永華輕笑:“只是驚訝。”

 朱棡向永華講了一個自己和吳伯宗之間的策論。

 ……

 吳伯宗曾問朱棡:“何為天理,何為人慾?為何要滅欲?人之本性為何物?從而來的欲?”

 這個問題的來源是兩人在論朱熹學說之時衍生出來的問題。

 ‘存天理滅人慾’

 這是世人為朱程理學所整理出來的六字。

 之時這六字時常為人所不解跟疑惑,難道是要人人都去當清心寡慾的和尚?亦或者是人人都要坐那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還是說,在萬貫財物面前佁然不動,保持本心?

 試問,多少人能夠做到?

 這也是後世所詬病朱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朱熹尚且三妻四妾,如何叫天下後人滅人慾?

 在明朝,理學書籍作為學子最容易獲得的書本,自然而然的在明初掀起了一陣理學熱潮,從而影響大明二百十七十六年國祚。

 到了後期,‘滅人慾’三字被扭曲的不成人樣,形成了病態的社會現象,衍生出一大堆偽君子。

 而再回過頭來,這六個字,真的是這個道理嗎?

 朱棡回答:“宋史曾記載朱熹一篇諫言:願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傾必謹而察之;此為天理耶?人慾耶?果天理也,則敬而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蔽;果人慾也,則敬而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滯。”

 “朱熹希望皇帝在出現某些念頭的瞬間再三思量,謹慎對待這念頭到底是天理還是人慾,若是天理則加以補充,讓這道天理不收到一點矇蔽阻塞,而要是人慾,則馬上剋制這個念頭,不讓這個念頭繼續存於腦中。”

 “可見,朱熹這句話的重點還是在於自心的審判,便是自我判斷對錯。那麼也不難看出,天理人慾,皆在一念之差!”

 “再看朱子語類,會發現朱熹對人慾早已做出瞭解釋。”

 “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慾?”

 “答: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

 “一個吃飯、娶妻、生子皆為天理,這是天道所允許的事情,但要在此基礎上要求飯菜多樣美味,家中三妻四妾,孩子各個出色優秀,便是人慾!”

 所以朱程理學其實本質上並無什麼太大的弊端。

 有弊端的是人。

 是貪婪、好色、易怒等等愚笨之人分不起何為天理;何為人慾,將人慾歸結在天理的頭上所行世間醜惡之事。

 而朱棡不推崇朱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朱程太容易被人誤解,被人利用。

 ps:作者並不是很深刻的瞭解朱程,只是藉著一些資料胡編亂造,古人學問皆為中華文化,小說只是戲說,不可看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