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助企紓困

 李東沐坐在辦公室內,思考著明年的經濟工作。 

 想要提升gdp總量、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三項指標,唯有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民生保障。說到抓民生,李東沐算是有所心得。畢竟在賈莊村的時候,親手實施了教育、養老、技能培訓等民生實事。如今來到鎮政府層面,這些工作自然也要納入全鎮的大盤中。至於抓產業發展,才是李東沐最需要著重解決的,畢竟州山鎮還沒有主導的產業。 

 李東沐將州山鎮與排名前二的城關鎮和趙壩鎮做了對比。城關鎮是城區所在地,商貿經濟和總部經濟繁榮,這個是它獨特的優勢,不具備可複製性。而趙壩鎮,經濟產業中心都放在裝備產業園區,僅憑几個重點企業,每年的稅收收入就能達到3000萬元,這種產業化、集中化的發展模式,是州山鎮最應該借鑑學習。 

 州山鎮臨近城區和產業集聚區,有天然的優勢,近幾年雖然入駐了不少企業,但是企業種類繁多,基本上沒有形成產業鏈。整體來看,佔用的工業用地面積和趙壩鎮相當,但是工業產業和稅收收入卻和趙壩鎮相距甚遠,全鎮的中小企業加在一起,還比不上趙壩鎮的兩三家企業。 

 李東沐認真翻閱了幾遍企業名單後,無奈的搖了搖頭。因為前幾年落戶的企業很多都是高耗能的傳統企業,雖然納稅還說得過去,但是發展潛力和前景都不容樂觀。 

 就在李東沐犯愁的時候,達利食品公司杜超凡的電話打了過來。 

 “李書記,您在單位麼?想去和您彙報一下工作。” 

 “只要是杜總找,什麼時間都有空。”李東沐笑道。 

 掛斷電話後,李東沐拍了一下迷茫的腦袋。 

 “達利食品生產的速食產品,還真是一個可培育的企業。” 

 杜超凡來到辦公室後,隨手將公文包放到了桌旁,然後便說起了此行的目的。 

 “李書記,今天來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感謝,一個是請求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