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一區三帶

 “這個思路不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有難度,鎮政府要做好引導。”趙玉宏說道。 

 說過富硒產業後,周林又分別介紹了其他兩個產業發展帶的情況。 

 在這片土地上,只要有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發展產業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唯獨就是發展大棚等設施農業的投資會大一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東沐準備成立種植合作社,以它的名義進行貸款和包裝項目。 

 趙玉宏對隨行的農業局和財政局進行了口頭安排,要將涉農資金進行整合,儘量向州山鎮傾斜。 

 產業發展的情況彙報完畢後,周林便說起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頭戲-高標準農田建設。 

 “趙書記,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核心,也是最需要政策和資金支持的,這個僅憑鎮裡的幫助支持是實現不了的,還需要縣裡的大力支持。” 

 “當前,項目一期的一萬五千畝土地都需要進行提升建設,按照每畝1500元的標準建設,預計需要2.3億元左右,除上級配套80%以外,縣級還要配套20%,僅此一項,就需要五百萬元左右的財政資金。” 

 趙玉宏微微點頭說道:“千百萬項目就是打造高標準農田,今年上級給了臨川縣8萬畝的指標。按照最初的計劃,重點鄉鎮的建設畝數在一萬畝左右。不過州山鎮的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出爐後,我們又進行了整合,計劃將州山鎮的三萬畝一次性進行實施,避免了同地不同效的問題。” 

 “至於縣級匹配資金的問題,我已經安排由發改委牽頭,農業局、土地局和財政局配合,將州山鎮的這個產業打包成項目,在實現自平衡的基礎上,申請上級債券資金,平攤到每年,不過百十萬的資金支出。如果產業效益好,僅靠州山鎮政府就有能力償還。” 

 產業佈局、資金來源都已經明確,接下來就是乾的問題了。 

 座談會結束後,李東沐坐上了趙玉宏的車。 

 坐在車上,趙玉宏和李東沐說起了關起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