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力排眾議

 “各位領導,作為全縣第一個整村拆遷,姜莊村的任務很艱苦,尤其是老百姓從內心一直是抗拒的。自古以來。我們華夏民族對家和土地的意識就很強,這是他們的根。如果不妥善解決好安置賠償和後續發展的問題,如果徵地拆遷讓一個地方越來越窮,越來越沒有後續發展動力,我覺得這是失敗的。” 

 “根據近段時間暴露出的問題來看,想要成功,就必須妥善處理好村民、村集體、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只有四者達成平衡,這項工作才能順利推進。” 

 聽到李東沐的講述後,在座的人都開始思考這句話。 

 “李書記,這四個主體確實是徵地拆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如何讓他們平衡呢?”住建局長問道。 

 “村民得實惠、集體得發展、政府得形象、企業得利潤。” 

 “我覺得這是徵地拆遷的根本選擇,至於如何平衡,那就是合理提升老百姓和村集體的利益,合理控制企業的建設利潤,在不突破總成本上限的前提下,推進徵地拆遷工作。” 

 “當前,我們制定的安置賠償標準是1:1,但是城中村的比例大多都在1:1.5,而且還有人口安置面積。儘管土地拍賣價格不同,但是相比之下,姜莊村的戶均面積要比城中村少二十多平方。這也是造成村民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們也按照1:1.5的賠償比例,成本肯定會比預期高出很多,這也達不到你說的平衡的關係啊。”住建局局長說道。 

 “縣城肯定不能和市區相比較,但是至少要突破1:1,控制在1:1.2之間,同時再按照每戶的人口給予人口面積安置。另外,我們還要對企業的利潤進行控制,通過提供開發淨地為前提,將企業利潤控制在百分之十八以內,這樣總成本和預期的就會基本持平。” 

 “百分之十八的利潤,會有企業願意幹麼?”住建局局長不敢置信的問道。 

 “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平穩的建設環境,肯定會有企業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