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框框 作品

第25節.前半段暑假(4)

志華又去找文龍,正宇和可欣順道喊上自強。

幾個好朋友又聚在一起,在美輪美奐的夕陽裡嬉笑打鬧,追逐奔跑,好不歡樂。

十幾天的假期裡,蘇可始終沒有打出童維留下的電話號碼。

一是童維的信裡已經解釋了可能接不到電話,還有可能露餡的危險。

二是她忙於看書,做農田裡的活,並沒有多少閒時。

三是夥伴們時不時的出遊玩樂,淡薄了她獨自承受相思的哀愁之苦。

蘇可在西院裡的葡萄架下支了一個木板床,四個角拉上蚊帳。

兩個姑娘並肩躺在涼蓆上,翹著二郎腿,扇著蒲扇,凝望著深藍而高遠的星空。

月光透過翩翩晃動的葡萄葉,在板床上留下影影綽綽的光芒。

蘇可和曉麗互說著女娃之間的悄悄話兒。

曉麗也只在蘇可的身邊,才會像個嬌俏可愛的小女生,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蘇可一邊出神到天邊之外,一邊隨口回應她的問話。

不知不覺間,就從上大學的話題轉移到了男女生之間的情意上面...

曉麗的言語裡盡是愴然和無奈:

“我只要能考個師範就好了,哪怕是個大專,我就心滿意足了...”

蘇可沒有立馬做出回應,她微微閉上眼,聽著蟲鳥兒的歌唱聲,靜靜的感受著微風裡那一股貼面而過的熱氣。

她長舒一口氣,自我調整好狀態,才堅定的鼓勵好朋友:

“一定會的...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教書先生...”

曉麗被她的話惹得驚笑起來:“先生...哈哈...教書先生...我又不是男的...哈哈...”

說著她轉身面向蘇可,有模有樣的模仿起老人捋鬍鬚的動作,一對姐妹笑咯咯的玩樂逗趣。

鬧騰一番後,曉麗看著神色迷離的蘇可,試探著問出了自己的心中埋藏已久的疑惑:

“可...我問你個事,在我心裡窩了很久了,你想說就說,不樂意就不說...就當我沒問...”

蘇可看著曉麗煞有介事的樣子,引起了興趣,但她能隱約的感受到曉麗接下來想要說的話,可能會帶來些許沉重。

她佯裝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搖晃著二郎腿,漫不經心的問:“啥事啊,還窩著啊...”

曉麗深吸一口氣,欲言又止了半天,才嚶嚶開口:

“可...我想問你...你是怎麼和志華做成了朋友的...你難道真的不喜歡他...”

蘇可偷偷吞嚥了一口心驚,讓她最抗拒的問題還是出現了。

她抿了一下嘴唇,飛速轉動大腦,隨即嘿嘿一笑,而這一笑是想盡快疏散胸口裡擠壓的鬱結。

顯然她早已猜出了曉麗的心思,每個少男少女都逃不過這個避猶不及,而又滿懷憧憬的朦朧之戀。

但她聽的出曉麗的話裡,一定隱藏著難為情的情感,卻還沒有鼓足更多的勇氣,直截了當的向外人傾訴出來。

蘇可沒有正面的回答問話,而是反過來問她:“我記得圍城那本書你沒有讀完,是吧...”

曉麗搖了搖頭,不解的問:“這跟那本書有什麼關係啊...”

蘇可再次避開了她的問話,自顧自的念起了書本上的語句:

“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人生得一知己已是難得,異性心靈相通之人更是天憐與我,我亦非痴傻愚鈍轉其為圍城...”

曉麗被她的話繞的雲裡霧裡的,皺起腦門搖晃她的胳膊,噘著嘴巴嗔怒起來:

“啥意思啊...咱能不能說點聽得懂的啊...”

蘇可靜靜的看了她幾秒,笑哼哼的說:

“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要跟我說...”

見曉麗還在矜持的緊閉嘴唇,她激將似的背轉過身去,故意高高的吊著嗓門:

“不說就睡覺咯...”

曉麗又害羞又自惱的鼓著嘴巴,推著她央求:

“說,說,我說還不行嗎,你快轉過來...”

蘇可轉過身露出得意的壞笑:

“說吧大小姐...我聽著,我好好的,認真的,支起耳朵聽...”

誰知曉麗又耍起了賴,撒著嬌搖晃著她的肩膀:

“那你先給我說說志華嘛...不然我說不出口。”

蘇可經不住她變著法的央求,坐起身思量了一番,慢條斯理的說:

“男生和女生之間,第一眼認定對方是什麼關係就基本確定了什麼關係。”

“第一眼是朋友的,那就好好做朋友,千萬不要把它昇華到戀情。”

“第一眼是愛戀的,那就嘗試著去追求,追上就是愛情,追不上那就拂一拂衣袖,各走各的,也千萬不要死賴著強求。”

看著曉麗那純真而又懵懂的眼神,她長呼一口氣繼續說:

“不管是從哪個轉變到哪個,成功的幾率都很小...而這個很小的幾率就是日久生情…但大部分都是徒勞的,那就只能墜入到萬劫不復的地界,這是我最不願看到的...我想,志華也會這麼認為…”

“我和他都能清楚的感覺到,我們之間需要的是陪伴和自由,而不是擁抱和束縛...再說了...”

說到這,蘇可突然停住了,她意識到自己越發的興奮狀態,可能會激發她嘴巴一禿嚕說錯了話。

但面對曉麗的不依不饒的纏鬧,她換到了一個更為信服的話題上:

“再說了,我們都有一個大學夢…”

“雖然志華的成績還可以,但離他心儀的大學還有點差距...他是個堅定的人,再努力一些一定會考上的...”

她輕輕用力的拍了拍曉麗的肩膀,看似鄭重其事的嘆了口氣:

“曉麗...我們所有人的大學夢都不能被打攪,任何事都要先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