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七十章 五人坐車有學問

  “我跟樂宥在東洲合夥開了一家地產公司,泛華建設,掛靠在市建設局名下,沒想到在東洲還混出點小名氣了啊!”許建強取出一張名片,轉身遞過來,又笑著問道,“蕭兄弟是做什麼?我們接下來可能要在獅山做一個項目,說不定還要麻煩蕭兄弟呢。”

  “我啊,在獅山下面的鄉鎮工作。這次是隋婧在刑偵隊的副隊長袁文海調到我們鎮當所長,才特地趕過去蹭一頓酒,要不然怕袁隊長以後不照顧我。”蕭良接過名片說道。

  二三十年後,泛華建設在省內算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地產商,蕭良心想他難怪聽到許建強這個名字有一點熟悉。

  蕭良他爸調到市委工作期間,他正好到秣陵讀大學;等到他從秣陵大學畢業,他爸又被免職調入黨史研究室,對市裡的一些事諱莫如深,閉口不談。

  蕭良對市裡很多人跟事,都沒有直觀的印象,也沒有什麼接觸。

  不過,樂宥作為副市長樂建勇的公子,他還是知道的——只是他不清楚副市長樂建勇跟當年的陳富山案有沒有牽涉。

  他當年也做過調查,但太多東西諱莫如深了,能調查到的內容很有限,但很明確九七、九八年他著手調查一些事時,樂宥跟泛華建設已經沒有直接聯繫。

  蕭良心想國內地產行業要等到零三年往後才真正進入快速道發展,在接下來幾年裡,卻是整個地產行業最難熬的時候,猜測樂宥這個二代子此時跟許建強有合作,但多半沒有堅持的耐心,很快就跟許建強分道揚鑣去玩其他快錢行業去了吧。

  與十幾二十年後如火如荼的房地產行業不同,從改革開放到九八年之間,一直都是商品房試點與福利分房制度為主的年代,整個商品住宅市場的發展都不溫不火;受限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九八年之前的商業地產發展規模也極為有限。

  不過,九八年之前國內的地產業發展,也不是沒有一點波瀾。

  九二年中央及國務院提出要進一步加快經濟建設發展,就直接刺激國內地產行業出現了一次大而短促的高潮期。

  其中以海南樓市發展最為典型。

  從九二年南巡開始,到九三年底,短短兩年時間海南樓市平均價格飈漲近五倍。

  即便在二三十年後全國樓市進入最瘋狂的時期,這樣的漲幅在全國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東洲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些,但九二年之後也一下子湧現出一兩百家房地產開發企業。

  當然了,此時國內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卡得還非常嚴,這些新湧現出來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基本上都掛靠在建設局或國營建設企業之下。

  東洲市短短一兩年間湧現出一兩百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顯然也不是普通敢做敢闖的私營企業家所為,絕大多數還是樂宥這種恨不得將標籤寫在臉上的二代子。

  只是令樂宥這些人措手不及的是,國家很快就意識到樓市失控帶來的巨大風險,九三年底就痛下決心全面整頓樓市,一下子收緊所有金融機關對房地產業的貸款。

  不僅海南樓市泡沫一下子被戳破,內地絕大多數地市的房地產市場在短暫的高潮期過後,也驟然間陷入低谷。

  前兩年東洲市湧現出兩三百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誰最後能掙扎著活下來,又或者說能將手裡的項目做完並能獲得利潤,就要真正的各顯神通了。

  在中央直接劃出的紅線面前,地方上絕大多數的二代子多多少少也都變得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