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七十七章 擇日不如撞日

  文化站大樓位於鎮派出所對面,南臨鄉鎮公路、東臨梅塢老街,西邊是橫穿雲社鎮區的巖溪河,是雲社鎮近年建造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五層高的樓建築面積超過三千平方米。

  一到三層建築面積最大,除了第三層開設諸多公益性群眾文化娛樂室外,一到二層的南半側部分對外出租,開辦桌球室、錄像廳等營業場所;北半側則都劃給鎮接待站,目前也是由私人承包,有餐飲與客房。

  鎮供銷社、物資站、信用社、工商銀行雲社營業廳等部門,則在文化站大樓的附近——要說鎮政府大院是雲社的政治中心,文化站大樓那一片則可以說是雲社的經濟及商業娛樂中心。

  文化站大樓四到五層,建築面積要小許多,總計約八百平方米,目前是作為文化站的辦公場地使用,但對僅有六七名工作人員的文化站,也是太空曠了。

  鎮上辦公條件相對好一點的地方,也就是從文化站大樓四層或五層挪出地方,也能容納下相當多的員工;其他地方要麼太老舊,要麼就太狹窄。

  文化站大樓建設對雲社鎮來說投入很大,雖說作為政府公益性設施,沒有盈利或運營的硬性需求,但隨著幾家鎮屬企業近年來效益急劇下滑,鎮政府開支卻沒有辦法縮減,汪興民作為黨委書記,現在又難得借肖裕軍案,將範春江、周健齊壓住一頭,自然也要在開源方面多想想辦法。

  這兩年物價漲得比較高,節流是沒有辦法節了,各方面的成本都在漲,單純靠財政撥款,全鎮近千名教職工、幹部職工,連工資都發不周轉了。

  新公司雖然註冊地錫江,只要實際辦公地放在雲社,哪怕是一家小企業,鎮上今年的工作報告裡,也可以說能多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