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路歸家

  一定要從這個領域繼續挖潛力,也應該重點關注供應鏈源頭企業,與地方上已經在輕工製造領域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形成強烈的互補。

  不過,蕭良在招商引資大會上重點談的思路,鍾雲峰顯然沒有聽懂,或者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如果說從地方產業未來發展的佈局考慮,東洲此時重點關注重化工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可以說起步不算晚。

  可惜東洲的基礎還是薄弱了一些,也就意味著更大的難度。

  蕭良稍作沉吟,說道:

  “真正有分量的,就是重化工業以及裝備製造,但香港本身就嚴重缺乏這方面的基因。就拿造船業來說:香港開埠都一百五十多年了,開埠之初就很快成為整個華南地區的轉口貿易中心,一度造船業與航運業同樣發達,但早年能造的是什麼船?木質帆船以及蒸汽機小貨輪。在近五六十年以來,集裝箱貨輪佔據轉口貿易航運主流之後,香港那點造船業就直接湮滅了,有需求就是買。華興集團旗下航運、港口是主營業務不假,船機廠足夠水平先進,又足夠物美價廉,華興集團或許不介意將新的訂單交給船機廠做,但直接參與造船投資,可能性甚微。熊志遠跟我們關係好,小項目幫忙沒有問題,但還不能影響到華興集團關鍵性的決策。至於市港口公司的項目,華興集團目前都沒有一條貨運線對接東洲,怎麼可能拿巨資參與東洲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這對他們的主營業務有什麼促進?”

  “我們想著可能性也不大,但也總得要有些念想。”蕭長華捋著依舊綢密的短髮,笑著說道。

  “招商引資從產業集群、產業鏈思路出發,就是考慮1+1的溢出效應,”蕭良說道,“內地體制才剛剛轉變,很多工作方法及思路都還在摸索當中,但香港都夠得上老牌資本主義地區。像華興、鴻臣這些穩健經營兩三代人的大中型企業,哪怕像朱瑋興這種角色,他們對產業的發展,思考要遠比內地成熟得多,甚至他們的管理經驗及目光,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

  “鴻臣與嘉樂的合作,仔細琢磨還是很有嚼頭的,”蕭長華說道,“朱瑋興這個人在那樣的場所,跟你發生衝突,可能品性不怎麼樣,但前段時間我陪羅書記到獅山調研,有去鴻臣接手的縣罐頭廠參觀,這個人能力還是不錯的。“

  “能力強不強,跟品性好壞當然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蕭良感慨道,“朱瑋興說到底是瞧不起內地我們這樣的窮親戚,內心優越感太強,能力肯定不能算差了——當然,沒有我強,那是肯定的……”

  “還沒有誇你,你就開始飄啦?”葛明蘭拿手扇了蕭良一下,嗔怪道。

  “對了,羅書記這麼關心華興跟船機廠的項目,是不打算深挖了?”蕭良問他爸。

  “牽涉太深了,不好挖啊!”蕭長華嘆了一口氣說道,“現在羅書記還是希望儘可能多促成幾項船機廠合資項目,通過這些合資項目,豎起一道道屏障,將那些伸出來的手擋住,將船機廠內部的管理儘可能逐步規範起來。這樣不管將來是挖還是不挖,都能將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