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三章 曲線救國


  深夜從華宥大廈離開,在乘車前往獅山賓館途中,朱瑋興跟沈君鵬、孫仰軍同乘一部車,將鴻惠堂草本涼茶目前最緊迫的產能以及包裝成本等問題,跟他們提了出來。

  鴻臣總部目前無意過於激進的追加產能投資,但朱瑋興不覺得就束手無策了,就真的要坐等集團總部出資。

  他完全可以另外籌資擴建產能,等將市場做起來,再說服集團總部收購這部分產能資產。

  這不僅可以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他個人還能從中獲取一部分額外的收益。

  嘉樂的其他出資人,是沒有什麼資金可榨了,但沈君鵬在香港發展了十多年,他總計才往嘉樂投入三四千萬的資金,還不足以體現他雄厚的實力——朱瑋興認為沈君鵬在香港資本圈的地位也是不弱的。

  “說實話,除非嘉樂的市場業績能做得十分穩定,要不然短期內鴻臣不大可能會直接收購嘉樂。真要說謀求暴利,鴻臣大可以加大在香港的地產投資,”

  朱瑋興也是掏心窩子的,跟沈君鵬解釋鴻臣當下真正的核心經營思路,

  “我叔伯幾人從涼茶鋪子做起,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產業興衰風波跌宕,也見識、經歷不少,他們都更願意在能抵擋市場衝擊的行業裡紮根耕耘。有時候不能說他們不正確,但有時候又確實有些保守了;我現在也很頭痛。我現在比較能肯定的,茶飲料市場能做起來,鴻臣收購這一塊的產能資產,絕對要比直接收購嘉樂容易得多。當然了,到時候沈總就未必願意出售這一塊的資產也說不定。”

  沈君鵬剋制住沒有去看孫仰軍的反應,點頭贊同朱瑋興的話:

  “確實,姓蕭的那邊都敢直接押下這麼大的籌碼,我們不能明明看得到茶飲料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實際動作卻比姓蕭的保守那麼多——你有這個想法,我肯定是支持你的。”

  沈君鵬在香港混跡這麼多年,知道香港的資本市場早就有成熟的套路。

  除非他們自己到香港買殼上市,倘若想要哪家經營穩健的香港上市公司,通過增發或現金等方式,收購草創期的嘉樂,無疑是異想天開。

  除非嘉樂的經營能徹底穩健下來,並且有相當明確的利潤增漲預期。

  就算有傻子公司,香港證券市場也有審計監管部門,會進行嚴苛的審查。

  至於茶飲料的產能投資以及將來更有可能為鴻臣收購,沈君鵬也相信朱瑋興的判斷。

  一方面是鴻惠堂草本涼茶真能在內地打開市場,無論是降低成本,還是方便更大規模的擴大產能去佔領市場,只要價格合適,鴻臣絕對會優先收購已經形成穩定供貨或者說代工關係的產能資產。

  這並不單單朱瑋興作為朱家子弟參與這一塊的投資,而這確實符合鴻臣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算鴻惠堂草本涼茶沒能做起來,投資建造的工廠,依舊可以通過給其他茶飲品牌代工,或者自創新的品牌生存下來。

  這不是什麼風險投資,而是一項穩健的投資。

  很輕鬆就說服沈君鵬,朱瑋興很興奮,又看孫仰軍問道:

  “孫總,你覺得呢?”

  孫仰軍在江省金融圈的資源很豐足,朱瑋興還是希望拉孫仰軍一起促成這件事。

  “我才幾斤幾兩啊?”孫仰軍打了哈哈,說道,“前後往嘉樂投了兩千萬,就差不多快將我榨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