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 古法今用推恩令

  “這麼說,你對船機廠的問題也有過了解?”羅智林問道,“你覺得船機廠的問題,最終該如何解決?”

  “羅書記您的想法就很好,但現在要找到合適的投資商不容易,”蕭良笑道,“對了,漢初分封諸侯,致諸侯勢大,不從王令,漢武帝是怎麼做的?”

  “推恩令?”羅智林蹙起眉頭,沉吟道,“你是說將船機廠拆分開來?”

  蕭良說道:

  “船機廠是在解放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原汽輪機廠的基礎上,引進蘇聯的船用柴油機技術逐步發展起來的。在陳富山書記手裡,將船機廠原六大車間擴大成六大分廠;到俞書復手裡,市裡都希望東洲能有一家上規模的重工製造企業,又將市造船廠、船舶修理廠等單位合併進來,然後又成立了三產公司,最後形成今天的‘巨無霸’。單就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這種合併不能算恰當,甚至可以說大而無當。看似上下游產業鏈都整合到一起,但實際上卻削弱各自參與市場競爭的動力。不管是技術水平,還是製造管理水平,船機廠這幾年並沒有實質性的提升,以致在整個船運市場正逐步復甦的當下,船機廠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

  將船機廠進行拆分,實際上是將抱團在一起的郭晉陽等人以及他們背後涉及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給拆分開來,迫使他們在各自的實際利益面前,再無法緊緊抱成一團。

  這裡面的好處,是不需要蕭良多說的。

  不過,就算羅智林下決定想將船機廠拆分,還是需要足夠充分的理由,去說服各方面點頭同意才行,並非羅智林作為市委書記,直接簽署一份文件就能擅斷獨行的。

  因此,蕭良主要還是從船用設備以及造船業的發展趨勢,多談了談拆分的必要性。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入研究,”羅智林沉吟著點點頭,跟蕭長華、錢少斌說道,“你們都在船機廠長期工作過,對相關問題應該瞭解比蕭良更深刻,你們好好研究一下,最好拿出成文的報告,我再跟鍾市長他們碰頭討論。”

  這件事要推進,不是一時半會能促成的,也不可能倉促下結論。

  不過,蕭良這個思路,真的叫羅智林都歎為觀止,跟蕭長華感慨說道:

  “你怎麼就養了這麼一個妖孽兒子啊?我來東洲之前,就覺得眼前一抹黑,一籌莫展,沒想到在蕭良面前,那麼錯綜複雜的事情竟然還有這麼巧妙的辦法去化解。”

  “羅書記你最初的想法,實際也是要對船機廠進行拆分,不過手段比較和緩,是通過一個個合資項目,將郭晉陽這些人的觸手一點點截斷,”蕭良說道,“我也是受羅書記您的啟發,希望能做得更直接一些。”

  “好了,你不用往我臉上貼金了,也不用在我面前裝謙虛了,”羅智林笑道,“蓄電池廠具體的安排,就由你負責給錢工解釋吧,一會兒我跟你爸還有個會議沒辦法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