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學術界的活菩薩

  實驗室自籌經費的理論及技術研究方向,框定在能源電化學這個大的範圍之內,具體的細分領域及方向由實驗室與研究人員共同協商確定,南亭實業與工學院都不予以干預。

  與工學院內部院系以及外部企事業單位的橫向技術合作,以及承接政府部門的縱向研究項目,皆遵照工學院的相關規定,由實驗室自行決策,保持足夠的獨立性。

  南亭實業在能源電化學領域的特定課題研究,除了請求實驗室適當給予一定的資源傾斜外,也會組建獨立的技術團隊,到時候一樣參照橫向技術合作條款執行。

  當然了,前期蕭良還是希望實驗室,或者有意進入實驗室工作的教師、研究員,前期能適當往鉛酸電池領域傾斜一下。

  畢竟這也是南亭實業目前唯一能進行技術轉化的點。

  南亭實業在技術領域的投資有了回報,後面的合作也能讓人更安心不是?

  實驗室聘任孫楚辭為第一任主任,聘用期為兩年;聘請邵芝華為研究員。

  邵芝華應聘工學院之初就有資格擔任副教授、副研究員的。

  她以後在工學院的教職,蕭良無意干預,但實驗室組建後,就直接聘用邵芝華為研究員,沒有必要再從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一步步晉升了。

  南亭實業會聘請周軒為技術子公司的經理,代表南亭實業參與實驗室的籌建以及一部分行政管理工作。

  蕭良除了希望免試就讀孫楚辭的研究生外,他個人唯一額外的要求,就是實驗室(工學院)能給他提供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不需要多大,能安靜的學習與展開研究工作即可。

  總體來說,蕭良提的條件,實在是慷慨得有點過分了……

  改革開放十多年以來,已經有不少民營企業嶄露頭角,也有一部分具備遠見的民營企業家跟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密切深入的合作,聯合籌建各類實驗室、研究所。

  不過,佟毓正所知道的這些合作,第一是合作週期短,能籤五年合作期就算長的;第二是經費投入少,每年投入一百萬就算多的;第三就是研究方向都是要求嚴密貼合企業自身的技術發展需求。

  要不是羅智林陪同在現場,要不是蕭良對相關合作的細節已經考慮到如此周到,還相當的專業,佟毓正幾乎不敢相信蕭良提的這些條件都是真的。

  這簡直就是學術界的活菩薩啊!

  「為一萬一千張月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