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敬禮.下

  艾葉也爭氣,久病也能成醫,算是以另一種方式活了下來!

  後來身體好些了,也跟著沈去病習武,雖不能達到一流高手的境界,遇敵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但是遇到陸天豪這樣的變態高手,她就一籌莫展了。

  楊睿天生就不能學武尤可說,曾茯苓的武功為什麼也不高?因為她參悟不透沈去病的武功的真諦,也是一大遺憾。

  在古代,有武功的人好比現代有槍的人,所以古代禁武,現代禁槍!現代禁槍是為了社會的穩定,古代禁武是為了皇權的穩固!

  古人會武功,既是本事也是底氣!因為會武功可以令心態弱者絕處逢生。

  即便是法治健全,包青天存在的社會,就算你不惹事,也架不住有人欺善怕惡,恃強凌弱。自己有一身好武功就不一樣了,起碼能自保,如果有心還可以行俠仗義!

  危急時刻,龔月嬌為了救艾葉、楊睿、曾茯苓脫險,又被陸天豪一招殺得生死不明……這場戰鬥的變故太快了,可以用猝不及防來形容!

  正當陸天豪要再下殺手時,千鈞一髮之際,一個紫衣女子突然從天而降,一柄紫色的雨傘好巧的就擋住了老頭子這一招凜冽的攻擊。

  她就是敬禮。

  只可惜敬禮的武功太弱了,根本就不是陸天豪對手,全憑一股俠肝義膽,來來去去的用那把紫色雨傘遮擋,一時間整個人起起伏伏堪比驚濤駭浪中的扁舟,隨時都有性命之憂。

  呂友山在重傷的情況下與趕來的鄭英、路英雄、路不平聯手,終於是趕跑了陸天豪,保護了艾葉和楊睿、敬禮等人的安全。

  為什麼是他們趕跑了陸天豪?

  因為能殺死陸天豪的人或沒出世,或不在場。即便呂友山有乾坤弓,也不是陸天豪的對手——因為前日救表妹,在殺楊千鴻那個瘋子時,十支射日箭都用完啦,要它們復原回來殺敵,得等三日後。

  眼下才第二日。

  等它們復原回來,時過境遷,主人的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神器的弊端,還真是無語了!

  所以呂友山每次使用這神兵利器時,面對的都是江湖頂尖高手,一般人他就用普通的羽箭,可享受不了這個神仙級別的待遇。

  現在這個時候,幾人能趕跑陸天豪這個老不死的變態,都是一件值得驕傲了的大事了,其他的可就別再多想了!

  敬禮頭一次遇到如此強悍的對手,膽子都要被嚇破了,幸虧她有紫傘。

  紫傘就是紫蘿傘!只能自保的上古神器!

  龔金虎這樣的武林前輩是認得的,紫蘿傘在此出現,那位高人一定是重出江湖了,心裡頓時震驚不已!

  那位高人可是當年和哥哥並駕齊驅的豪傑之士啊!

  別誤會,高人不是敬朝陽,而是敬朝陽的母親。母親是一位武林高手,巾幗英雄,誰知兒子卻是榆木腦袋一個,學什麼都半罐水,真是有損她的威名。

  龔月嬌自知活不成了,然臨死之際還向艾葉道歉,說自己搶了呂友山,害苦了她,現在她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呂友山和一雙兒女,希望艾葉能做孩子的後孃,別人她不放心……

  話沒說完,龔月嬌就氣若游絲了。

  這是龔月嬌在捨生相救啊!我艾葉何德何能?真是恩同再造了!

  艾葉還沒來得及答應,只得抱著龔月嬌哭得撕心裂肺,然而悲劇已經發生,無法挽回!

  楊睿、曾茯苓也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呂友山則為了顧全大局,只得隱忍著悲痛,默默拉過自己的一雙兒女,讓他們給母親磕頭告別!

  一雙兒女見戴芸嬌了無生氣,頓時哭得肝腸寸斷!

  圍觀的眾人都感同身受,哭得好不悽慘!

  艾葉道:“都是我的錯!”

  呂友山道:“你何錯之有?都是朱元璋容不下江山門!”

  突圍計劃已經是千算萬算了,就是誰都沒有算到,世間還有陸天豪這個不確定的因素!

  真是個老不死的東西!

  呂友山突然回想起前幾日,家宴時,龔月嬌還曾和自己開玩笑:小師弟,我如果有朝一日戰死,別傷心,為了我們的兒女,你一定要好好的,堅強的活下去。兒女的後孃我只認艾葉,換別人,我做鬼都不會安心的……

  還真是一語成戳啊!

  她龔月嬌難道能未卜先知?

  大限將至,說不定,有的人還真能有這樣的感應!

  現在戰爭沒有完,誰都顧不得憂傷!

  只是艾葉不甘心接受現實,依然絞盡腦汁的急救龔月嬌,什麼靈丹妙藥都用了。

  呂友山也不勸她,因為自覺無從勸起。

  曾茯苓也以為師妹心裡愧疚,魔怔了,想勸也開不了口。

  “龔月嬌還沒死……她還有脈搏……”這是艾葉又哭又笑說的驚人之語!

  在場的包括龔金虎、慕容方都以為艾葉失心瘋了,嘆息不已。

  曾茯苓不信,但還是去試探了一下龔月嬌的脈搏。

  呂友山自然是希望妻子活著的,也瞭解艾葉,她是不會胡言亂語和自己開玩笑的。於是問曾茯苓,“我師姐怎樣?”

  曾茯苓驚喜道:“真是不可思議啊!龔月嬌命不該絕,居然被師妹救活了!”

  眾人聞言,都覺得此事非常奇蹟!

  鄭英笑道:“應該是龔月嬌捨不得離開呂友山,加上主上又是妙手回春,兩相努力,閻王也就沒辦法了,只得放人回來!”

  艾葉這時又突然潑了大家一桶冷水,苦笑道:“大家不要開心太早,龔月嬌雖然沒有生命危險,卻也醒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