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病院十三棟(完)

 換句話說,醫院提供的治療方案,其實那原本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方案。比如在活動區讓他們完成的遊戲,由於缺少必要條件,除了學習,他們根本無法去完成娛樂活動。

 當然這些規則並不是假的,只是按照醫院的規則來行動的話,人會一點點失去自我,變成康復之家裡那些人偶。所以所謂的治療與規則,其實更像是一種篩選。聽話的人每天服用白色藥片,很快就會慢慢遺忘過去,迷失自我。不聽話的人會在痛苦中窺見真實,被醫院的人進行治療,直到他們變成理想中聽話的樣子。

 如果他們能堅定自己的內心,不懼怕痛苦尋找真相,最後說不定能離開,但如果因為逃避痛苦,最後也會變成人偶。

 而北笙凝之所以能想到通關的方法,其實是因為在目睹了這個副本里一件件悲劇之後,她發現真正有病的,其實並不是這些所謂的病人,而是某些家屬。

 明明他們才是病得最重的人,卻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來治療。典型的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這就很離譜。

 但家長們應該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不規範的醫院以及治療,成了困住孩子們的囚籠。

 因此在這個副本里,不是醫院搞錯了治療方法,而是弄錯了病人是誰。

 所以卓晁隊長才留下“治療……要治……假……”的信息。或許他要表達的,是“要治療的是家屬。他們才是病人。”

 照這樣來看,卓晁他們當時進入副本,應該已經很接近真相了,但最後非常可惜,沒能通關副本,離開那裡。

 確認家屬應該是病人後,北笙凝又在思考,怎麼才能讓身份轉換。

 按照病房裡,治療意見和作息時間來看,洗漱吃飯睡覺這些都很正常,只有吃藥那一欄與治療相關。也就是說,象徵著病人開始治療的事情,就是從服用白色藥片開始。

 他們在13樓康復之家裡目睹的生產線,也是在生產白色藥片和紅色藥片的。

 再加上康復之家裡的提示,以及院長說的話。

 北笙凝判斷,讓人吃下治療藥物的那一刻起,這些家屬就變成了副本里病人的角色了。

 其實這些病院裡的孩子們之所以覺得如此痛苦,起碼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帶給他們痛苦的人,正是與他們血脈相連的人。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家長還是愛自己孩子的。他們也知道父母愛自己。可這份愛太過窒息。

 人們總是期待可以互相理解,尤其是親近的人。他們希望父母能試著理解和改變,可事實卻是,我們無法改變別人。

 這些家屬其實也並不真的是孩子們的家長,這些“人”也算噩夢具象的體現。

 但起碼,當那些因負面情緒而形成的所謂“家屬”成為病人,體會到孩子們感受的時候,噩夢,才有機會終結。

 輕嘆一聲,北笙凝伸手從病號服的口袋裡,取出一張照片。這才是真正的彩虹花合影。上面是三個年輕的孩子,看背景裡的書架,以及桌上的畫稿,應該是三人用業餘時間在畫漫畫的樣子。

 明明還那麼年輕,最後卻被折磨成副本里怪物的樣子。實在太讓人遺憾難過了。

 然而觸碰照片的時候,北笙凝收到一條提示。

 【恭喜玩家北笙凝獲得:夢貘獸的好感。

 *特殊選項開啟,是否查看?】

 “查看。”

 【它誕生於勇氣,在絕望中給孩子們帶來希望,卻又不可避免地,因為孩子們根植於心底的恐懼,沉睡於絕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