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望雪 作品

第五十一章 魷魚-披著羊皮的惡狼(上)

“啊,怎麼會這樣,德國的工業實力不是很強嗎,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孟德很驚訝,他雖然在歷史書上看到過這段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歷史,但也沒想到真實的情況比書上寫的還要離譜的多。

“其實在其中我們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

1919年6月,德國簽了那個著名的《反而塞和約》,在承擔了鉅額戰爭賠款的同時,進出口貿易還被英法嚴格限制。

貿易無法正常運轉,意味著德國沒有穩定的外匯收入用於支付賠款。

而一戰後建立的德國維碼政府,又缺乏合法性,需要討好民意。

在不能增稅、不能削減福利、還無力解決賠款的情況下,魏瑪當局只能通過瘋狂印鈔,買進外匯。

這也導致了馬克的信用迅速崩潰。

而且因為超發貨幣,其國內也出現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

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這一切的一切,都為我們國內資本抄底德國提供了機會。

1924年,我國啟動了一項計劃,

通過適當減輕賠款負擔,並提供大量貸款,幫助德國恢復經濟。

同時,在英美主導下,歐洲七國簽署了一項公約削弱了法國作為戰勝國對德國的制裁權,緩解了德國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靠著英美資本輸血,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德國人又過上了正常生活。

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到29年前,德國獲得的的外國貸款中美國資本佔70%,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魷魚財團。

可以說,這個國家在魷魚財團控制下已經與美利國高度綁定。

大蕭條後,大量美利國銀行破產。

再加上為了提振經濟,美利國總統胡福不顧外界反對,打著貿易保護旗號,批准了《斯穆特關稅法》,大幅提高進口貨物關稅。

經濟危機搭配上貿易保護,效果立竿見影,短短兩年,全球貿易額暴跌60%。

德國經濟被打回原形。

市場需求減少,工廠訂單就減少,於是無數工廠宣告破產,整個德國有超過五百多萬名工人失業。

這個時候,魷魚財團為了把自己的損失轉嫁,又開始囤積居奇,哄抬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