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楓庸雅 作品

第116章 三牛聖碑1

 這人便是新任國子監祭酒李嶠,他居然過來了。 

 之前孫文正說他履職之後,從未到過西監。 

 他這麼介紹,幾邊賣好,顯然不是一名頑固腐儒。 

 陳楓趕緊上前行禮。 

 “大祭酒可是當代文宗,你若能從他這裡借一支妙筆,在科場裡拔個頭魁也是易如反掌。” 

 這話卻是太子中允蘇味玄說的。 

 其中有個典故,說是李嶠幼年時一次做夢,夢到天神送了他兩支筆,從此學業有成,到後來成為當今文章大家。 

 只見李嶠擺了擺手,其對蘇味玄笑道:“文宗這個稱號不敢當,當今世上,令兄的文章,同樣寫得也不錯。” 

 這口氣也確實蠻大的。 

 只是其說完卻收了笑,轉向陳楓道:“你若有心科舉,唯有刻苦攻讀,不過你看樣子已經十八九歲的樣子,怎麼還在正業堂?” 

 國子監和太學招收的生員不僅身份有講究,年齡也有一定要求,一般在十四到十九歲入學,學習期限是六年,最長是九年。而國子監六堂相當於六個年級,根據每年歲考成績,決定是升級、留級還是降級。沒錯,考的很糟糕是要降級的。正業堂是六堂裡等級最低的,得一直升到率性堂畢業,才有資格參加正常科舉。 

 面對大校長的提問,只想混張文憑的陳楓只好含糊道:“學生資質平凡,非讀書科舉之料。” 

 他也沒瞎說,確實不是讀書的材料,那些四書五經只看得他昏昏欲睡,絲毫提不起興致,至於詩詞歌賦,想抄襲,也不記得幾首。 

 其作為後世魂穿之人,跟古人比賽詩詞歌賦,不是自取其辱麼? 

 他是聰明人,不會這麼幹。而作者,也不笨,也不會讓他這麼幹。 

 聽聞陳楓這個回答,李嶠一下就對他失去了興致,只擺擺手:“那我有心借這支筆,可一般人卻使不動。” 

 劉延嗣不願陳楓被看輕,便向眾人笑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這傢伙身受聖命,跟著范陽盧藏用盧博士主持河北道三州平疫,立有大功,神皇特賜婚博陵崔氏。即便取不中大登科,這小登科卻是他囊中之物。” 

 果然這話一出,眾人紛紛露出讚許羨慕之色,就連李嶠也轉變了態度。 

 只見其對陳楓笑道:“大唐五姓七望女最為難娶,以崔姓女為甚,可見神皇陛下對你恩寵有加。這樣吧,我在西監多待兩日,親自為你開幾堂小灶。你既是太學生員,可得在學業上加加緊,否則墜了國子監名聲,我這個祭酒也面上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