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五章 我想和你做生意


                 在香山市東昇鎮鎮中心的十字路口,有一家電器修理鋪,名叫東森,面積不大,兩間普通的平房構成。這樣的電器修理鋪,在電器行業發展迅猛的香山市沒一百家,也有九十九家,但相較於其他的九十九家,東森電器修理部有一個張雲起尋覓多日的人。

  胡志標。

  小的時候,其實胡志標家裡非常的窮。

  窮到什麼地步呢?

  他家住的沙仔村有一條大河,河對岸有一塊地,夏天非常適合種草菇,但是大河水面寬廣,很少有人遊得過去,而胡志標從十二歲開始,就用他那極為瘦弱的身體遊過這條几百米寬的水面,到對岸種草菇,每天幾個來回。

  有了收成之後,小學剛剛畢業的胡志標一個人步行幾十裡到東莞賣掉,換來的錢,除了交學費,有時還可以買幾本自己喜歡的書藉和幾個無線電零件。

  胡志標從小對家電有一種天然的愛好,以組裝半導體為樂。初二那年,他在村口的垃圾站翻到了一本松下新之助的自傳,廢寢忘食讀了兩個晝夜之後,他有了一個夢想,當“中國的松下”。

  初中畢業後,胡志標就輟學了。

  他在民眾鎮找了份電器修理工的工作,幫人修電視機,這一干就是六年,或許是修電視機修久了,或許是松下幸之助的書看多了,也或許是年紀到了,又身處於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受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息和社會高度物質化的影響,越來越不滿足於現狀,越來越不淡定,越來越想創業發財。

  都說紅火的八零年代是一個詩一樣的年代,純粹的精神追求和抽象的理想主義主導了國人的思維,相比較而言,九零年代絕對是物質性的,絕對是二十一世紀娛樂時代的開端,那些自“五四”以來中國現代性向西方尋求真理的宏大敘事已經遠了,意識形態被擱在一邊,一切都在向錢看,向厚看,就連文學方面,也只能說先鋒已死,有事燒紙,蘇董和餘華等作家調轉筆頭撲向市場化的潮流當中,大行其道的是金庸和王朔,一無所有的崔健也不再是人們的心頭最愛,街頭巷尾放著《濤聲依舊》、《彎彎的月亮》、《小芳》等偽傷感的流行歌曲,沒有搖滾的激烈,也沒那麼惆悵,大家夥兒都忙著掙錢。

  這些時代氣息的變化,生在廣東長在廣東的胡志標感受的更加清晰和深刻,怎麼發財是他思考的最多的問題,因為愛好電器維修,又因為香山出了個大名鼎鼎的小霸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開廠做盜版遊戲機。

  這個想法胡志標已經在腦子裡醞釀了很久,比較成熟,也和自己最好的哥們陳天南商量過,兩人打算合夥幹,只是眼下最現實的問題是他兜裡沒錢,所以不得不推遲了自己創業的夢想,繼續在電器修理鋪打工,積累創業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