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六十一章 夜的貓眼


                 這周的星期三張家有大餐吃。

  張雲起饞了好久的野兔子肉,是云溪村梁豬倌獵到兩隻捎上來的。

  張雲起以前回村裡有對梁豬倌說過,有什麼好吃的野味都可以搞搞,當然,那些個保護動物還是算了,張雲起也沒那愛好,尤其是蛇啊老鼠之類的,看著就毛骨悚然,偏偏湘南人還挺愛吃的,有時候跟朋友出去整酒局,看著他們點這些玩意兒,他是渾身上下都在抗拒。

  中午的時候,張媽把野兔子給煮了,就著土釀茶油和各種調料香料翻炒,然後加白蘿蔔和方圓朝天椒,燉了一大鍋子,味道賊美麗。

  吃飯時,張雲起接到了王貴兵的電話。

  王貴兵在電話裡告知他說,胡志標告訴他vCd影碟機研發出了點問題。

  眼下組裝的原型機是出來了,也能正常用,但張雲起想要的那種質量可靠、功能應用能與萬燕剛推出的機型相媲美的機子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解碼板的系統控制軟件這些關鍵配件太難搞了,他們還沒有見過萬燕的第一代vCd影碟機,完全沒有參考對象,全靠自己瞎摸。

  張雲起問王貴兵:“這些事胡志標為什麼不自己打電話跟我說?”

  王貴兵道:“可能有點擔心,還沒做好準備吧,回頭我叫他向你彙報情況。”

  張雲起道:“這樣吧,回頭你找人去省城一趟,買了五臺萬燕vCd影碟機,然後給胡志標送了兩臺過去,讓他靜下心來好好鑽一下。”

  掛了電話,張雲起繼續吃飯。

  其實胡志標私下裡通過王貴兵穿到他耳裡的這些七里八里的研發技術問題,張雲起不太關心,他不是搞技術的。當老闆,唯結果論。當然,雖說之前定下的目標是春節前把質量過硬功能完善的樣機搞出來,但他也不是非得逼著胡志標必須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把vCd影碟機搗鼓出來,因為這個事兒本身就有點超綱。

  印象裡面,胡志標和劉強在這個時間點上應當還在搞他的盜版小霸王遊戲機,而第一臺愛多vCd樣機是他在95年中旬才研製出來的,現在整整提前了兩年,胡志標的能力水平肯定是差一些的,所面臨的技術條件是更加苛刻的。

  眼下國內vCd技術才剛剛起步,c-cube也還沒有研製出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解碼芯片,萬燕第一代vCd影碟機才面世不久,首批1000臺,單價5千元,小老百姓自然買不起,最後被各大廠家搶購一空當樣機,但憑藉著前期的壟斷地位,萬燕第一代vCd還是所向披靡,市場佔有率100%。

  然而不過兩年的光景,萬燕vCd就在血雨腥風的行業競爭中為他人做嫁衣,市場佔有率萎縮至3%,一度“賣身”美菱,脫身後又負重南下,因為政府幹預、資金匱乏、夥伴反目、經驗缺失等等原因,最後無可避免地走向衰微。

  由此可見,什麼時候推出vCd是十分關鍵的,率先搶佔市場先機未必一定就是合適的,因為研發只是初期投入的一部分,很多廠商都做得到,但從壓縮機到整機、碟片和版權問題再到市場培育,環環相扣,對於眼下絕大部分的國人來說,vCd影碟機是個什麼玩意都還不知道,價格又一點不親民,碟片盜版業尚未猖獗起來,碟片極為昂貴,動輒五六十塊錢一張,根本沒多少國民捨得掏這個腰包,萬燕雖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他不僅要教育用戶、教育經銷商,而且還要教育製片商和出版社。

  當然,這些工作都能做,關鍵還是龐大的資金問題。萬燕就是死在這裡,前期研發錢燒完了,當地政府又不讓合資不讓出省不讓外資控股,萬燕管理層是一愁莫展,毫無辦法,然後,在中國九零年代風雲激盪的vCd發展史上,萬燕從先驅成了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