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一章 枯榮

  第二天,林詩予參加了由封陽縣政府牽頭,聯盛和龍灣鎮主導召開的建設龍景園加工生產園區協調對接會。

  聯盛總經理李季林在會上明確表態要為這一項目前期投資1000萬元。他還將聯盛未來的規劃介紹了一遍,對接三條生產線,打造生豬養殖基地和靈烏鴨養殖基地,明年將在全國市場推出封陽罈子肉,江川靈烏鴨系列特色新品,讓它和張記棲鳳渡魚粉一起,成為江川對外宣傳的三張名片。

  基於這一目標,龍景園罐頭廠將立足於云溪村股份制農作物專業種植合作社,輻射龍灣鎮18個行政村,42878名農民,以包銷合同+散種模式面向全鎮農民訂購1600噸大豆和300噸花生,惠及不低於1000戶農戶,每戶農戶額外年收入不低於1000元,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帶動餐飲業、運輸業等周邊配套產業發展,幫助近萬農民初步解決溫飽問題。

  這一規劃在一窮二白的龍灣鎮不可謂不宏偉,在場的政府領導十分激動,不斷強調政府層面會全力配合聯盛,改善龍灣鎮至云溪村的路基、設施,前期規劃流轉一塊150畝的場地半個月內對接聯盛,平整土地,建設生產加工園區,全力支持龍景園打造生豬養殖基地和靈烏鴨養殖基地計劃。

  林詩予把這些內容做了簡要記錄,接下來就是挨個採訪,聯盛的總經理和高管,封陽縣縣長,龍灣鎮鎮長,云溪村村書記,她聽了很多對未來富有建設性的話,為民爭利的初步構想,但這不是她非常想要的那個內核,雖然她也不清楚她具體要的是什麼。

  這次來云溪村採訪打算呆五天,時間充裕,林詩予是土生土長的省城裡津市人,做了省報記者之後也經常走南闖北,在農村的日子並沒有什麼不習慣。

  那幾天裡,林詩予觀察到的云溪村人和鄰村的人不大一樣,在鄰村人眼裡,云溪村那邊的人像發了瘋似的,起早貪黑採收菸葉,耕田插稻秧,應時搶收望天田的黃豆,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他們不光是把集體多年荒蕪了的地畔地楞全部拿钁頭挖了一遍,還跑到組裡分的山上開荒,把開荒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鬆軟,邊畔颳得像狗舔得一般乾淨,還施了家裡的大肥。

  他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給來年種合作社計劃到戶的黃豆,一落了空閒,就往合作社的辣椒生產基地打短工,掙勞務費。

  云溪村合作社是飛出山窩裡的鳳凰張雲起在自己老家搞的,第一期只惠及68戶村裡人,窮閒的鄰村人落不到這些好處,不免有些眼紅,嘮閒嗑的時候,一直對她感慨說不得了不得了啊,這樣幹下去,用不了幾年,云溪村許多人家要發得流油呀!

  每個人似乎都對云溪村的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這是林詩予採訪了很多村民之後的感受。然而,他們眼下過的日子在見慣了奢華生活的林詩予眼裡並不算好,也很粗俗,他們活著似乎不是在享受,而是在承受,沒明沒黑在地裡幹活,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心滿意足,但是他們沒有城裡人的焦慮和不安,他們飽受滄桑的臉上,依然有著清澈的眼神。

  林詩予不是悲歡主義者,她樂於進步。

  有一天下午,她去正在規劃出來給龍景園建設加工園區的土地採景,回來的路上,遇見了一箇中年漢子,漢子是個瘸子,拖著一車黃豆,可能是累了,脫了汗衫,坐在泥巴路邊的一塊石頭上抽旱菸棒。